[发明专利]一种牛樟芝培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10058.8 | 申请日: | 2017-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70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坤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瑞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神州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44251 | 代理人: | 范亮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牛 培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牛樟芝的人工培育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牛樟芝培植方法。
背景技术
牛樟芝又名牛樟菇,属于非褶菌目、多孔科、多年生蕈菌类,学名为( Antrodiacamphorata),是1990年才被生化界发表的新种。其生长区域为中国台湾地区山区海拔450~2000公尺山林间,只生长在中国台湾地区特有百年以上的牛樟树树干腐朽之心材内壁,或枯死倒伏之牛樟树木材潮湿表面,因其采集不易,加上野生牛樟木近年已被政府列为国宝级生物之一,也因此盗采牛樟木社会事件仍时有所闻。由于樟芝在中国台湾地区被视为独特而珍贵的药用真菌,因此具有极高的研究和商业价值,也是目前中国台湾地区最昂贵的野生真菌,在港澳被称为“神芝”,中国台湾地区民间称之为“森林中的红宝石”。
目前,对于樟芝人工培育大致可以分为椴木栽培法、固体培养法、液体发酵法三种。
1、椴木栽培法
利用牛樟芝樟芝原有宿主牛樟树椴木为培养基栽培牛樟芝;能获得与野生樟芝相同之成分,功效相同,避免野生牛樟树被盗伐;但培养时间长达二至三年,培养成本高。
2、固体培养法
将牛樟芝樟芝菌种以太空包进行菌丝体培养。太空包含有纤维物、醣类、五谷杂粮类等;能获得与野生牛樟芝樟芝外形相似但不一样的成分,培养时间约三个月;培养成本高。
3、液体发酵法
利用500公升甚至吨级以上的液体发酵槽进行牛樟芝樟芝菌种液体发酵以收取菌丝体;培养时间短,约七至十四天左右;但无法取得野生樟芝特有的三萜类。
综上所述的三种培育方法,存在以下的不足之处:
1、现有技术培植与野生牛樟芝品质相当的产品,须采用牛樟木作为培植菌木。然而牛樟树已列为中国台湾地区珍稀树种(一级保护),原料来源十分困难,且牛樟树的种植条件要求较高,生长周期长,产业化培植受到限制。
2、现有技术采用其他培养基(如采用棉仔粕、玉米芯及杂木屑为原料作为菌包)培育出的牛樟芝菌子实体三萜类含量极低,药效价值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实现人工批量培植的高产量牛樟芝培植方法,具有培植周期短、存活率高、活性成分丰富的优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牛樟芝培植方法,包括椴木制备步骤、菌种发酵步骤、培植步骤和采收步骤,其特征在于:
所述椴木制备步骤包括:
步骤A1,选取牛樟树原木,并将牛樟树原木切割成块径大小为25~45cm的牛樟木块;
步骤A2,对牛樟木块的表面进行打磨后进行自然暴晒;
步骤A3,将暴晒后的牛樟木块浸入盐水中浸泡24~96小时;
步骤A4,先将浸泡后的牛樟木块放入105~115℃环境中进行杀菌处理,再将该牛樟木块放入紫外线环境中进行杀菌冷却处理;
所述菌种发酵步骤包括:
步骤B1,在无菌室中将营养液放进皿培,再将带有牛樟芝子实体的菌种混合液放入皿培;
步骤B2,将步骤B1中的皿培置于12~26℃的环境中保持3~6个月得到牛樟芝菌种;
所述培植步骤包括:
步骤C1,将步骤A4得到的牛樟木块移送至培育室,再将步骤B2得到的牛樟芝菌种移植到牛樟木块上;
步骤C2,保持培育室内的温度为12~35℃,湿度为50~98%,培育室保持通风状态;
所述采收步骤包括:当牛樟芝子实体在牛樟木块表面的生长高度到2~2.5厘米时进行采收得到牛樟芝子实体。
优选的,所述步骤B1中的菌种混合液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
牛樟芝的子实体提取液0.04%~0.06%,
马铃薯提取液1.2%~1.7%,
蛋白栋0.35%~0.42%,
意仁提取液0.025%~0.035%,
麦皮提取液0.018%~0.021%,
洋菜提取液0.025%~0.035%,
其余为水。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步骤B1中的菌种混合液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
牛樟芝的子实体提取液0.05%,马铃薯提取液1.5%,蛋白栋0.4%,意仁提取液0.03%,麦皮提取液0.02%,洋菜提取液0.03%,其余为水。
优选的,所述步骤A2中对牛樟木块的自然暴晒时间为60~80小时。
优选的,所述步骤A4中对牛樟木块的紫外线杀菌时间为5.5~6.5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瑞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瑞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100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产向日葵的栽培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双孢菇基质压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