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后浇带的浇筑组件及浇筑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11349.9 | 申请日: | 2017-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9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赵长海;张绍虎;夏海桃;徐浩;马瑞;杨新开;李鑫;吴开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6 | 分类号: | E02D29/16 |
代理公司: | 蚌埠鼎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4102 | 代理人: | 王琪,和聚龙 |
地址: | 23301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浇带 浇筑 组件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后浇带的浇筑组件。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浇筑后浇带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高层建筑物中,由于功能和造型的需要,往往把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在一起,裙房包围了主楼的大部分。从传统的结构观点看,希望将高层与裙房脱开,这就需要设变形沉降缝;但从建筑要求看又不希望设缝。因为设缝会出现双梁、双柱、双墙,使平面布局受局限,因此施工后浇带法便应运而生。
一般后浇带埋深在地下,浇筑时间为在主楼主体结构完成后施工,以主楼18层计算,从基础砼浇筑到主体完成的工期约1年时间,如果进行回填土,后期就不能对后浇带进行浇筑,如果先浇筑后浇带又不能满足结构间沉降要求,因此这段时间基坑裸露,不仅有安全隐患,而且影响文明施工,更增大了工程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简单实用的后浇带的浇筑组件。
本发明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浇筑后浇带的施工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后浇带的浇筑组件,包括若干浇筑模板、进浆管、出浆管,若干浇筑模板包裹在建筑物后浇带部位外侧,并且若干浇筑模板之间固定连接组成浇筑外模,浇筑外模内部有浇筑腔,进浆管与浇筑腔的底部相通,出浆管与浇筑腔的顶部相通。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本后浇带的浇筑组件在后浇带外侧形成用于浇筑的浇筑腔,再通过采用后注浆施工工艺,进浆管和出浆管采用上述方式设置后,从进浆管进入的浆液将浇筑腔内部空气挤出,使浆液充分充入浇筑腔内,避免浇注腔内部存在气孔,影响后浇带的浇筑质量。
本后浇带的浇筑组件中处于浇筑外模侧壁的浇筑模板上设有U形折弯,U形折弯的长度方向与水平方向一致;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即便一侧主体建筑再次发生沉降时,浇筑外模也会通过U形折弯发生形变,进而抵消因主体建筑发生沉降对浇筑外模的作用,避免浇筑外模发生撕裂、变形或脱落,影响日后浇筑质量。
本后浇带的浇筑组件的浇筑外模上部延伸有搭接部;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浇筑外模通过搭接部担在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建筑上,方便浇筑外模的定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的后浇带的浇筑组件进行浇筑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对后浇带部位两侧的混凝土梁待连接部位进行凿毛;
b)对后浇带部位的钢筋进行二次加固绑扎;
c)使用若干浇筑模板包裹后浇带部位,若干浇筑模板之间固定连接组成浇筑外模,浇筑外模内部有浇筑腔,通过浇筑外模的搭接部与混凝土之间搭接,搭接部与混凝土之间放置有橡皮垫片,膨胀螺丝贯穿搭接部和橡皮垫片且伸入混凝土内;
d)在后浇带部位进行回填土作业,期间对出浆管和进浆管进行包裹、保护;
e)待建筑物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沉降稳定后,将灌浆料通过进浆管注入浇筑腔内,直至出浆管冒浆,浇筑后浇带的施工作业结束。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本浇筑后浇带的施工方法不仅能满足工程施工质量,而且节约了成本,减小了安全隐患,也改善了工地现场的文明施工,使得裸露基坑能得以及时恢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后浇带的浇筑组件实施例主视图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3是本后浇带的浇筑组件实施例使用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3所示
本后浇带的浇筑组件包括四块浇筑模板1、进浆管4、出浆管3。
四块浇筑模板1包裹在建筑物后浇带部位外侧,建筑物后浇带两侧的砼梁7通过自身预设的绑扎钢筋71连接,四块浇筑模板1分别遮盖在后浇带部位的上、下、前、后四个端面,上、下两块浇筑模板1分别向左右两侧延伸有搭接部11,搭接部11分别担在后浇带左、右两侧的砼梁7上,前后两块浇筑模板1上设有U形折弯12,U形折弯12的长度方向与水平方向一致,四块浇筑模板1与两侧砼梁7的混凝土结构面构成了相对封闭的浇筑腔2,浇筑腔2侧壁底部开有进浆口21,浇筑腔2顶部开有出浆口22,进浆管4与浇筑腔2的进浆口21底部相通,出浆管3与浇筑腔2顶部的出浆口22相通,进浆管4与出浆管3对角线分布。
结合以上的本后浇带的浇筑组件具体阐述本浇筑后浇带的施工方法。
如图3所示,本浇筑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对后浇带部位两侧的砼梁7混凝土结构面凿毛,使日后浇筑的混凝土与原有的砼梁7结构面粘结牢固;
b)对后浇带部位的钢筋71进行二次加固绑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113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市政公路工程使用的非拆卸井盖
- 下一篇:液膜开裂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