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STiP模型的安全路由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13821.2 | 申请日: | 2017-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80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蒋文保;朱国库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9/32 | 分类号: | H04L9/32;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方智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19 | 代理人: | 谷成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stip 模型 安全 路由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STiP模型的安全路由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本端将本端待转发数据包发送至对端路由器,对端路由器查询本地映射表,获取与本端路由器的路由位置标识绑定的绑定信息,其中绑定信息至少包括:本端路由器的路由位置标识以及本端路由器的公钥;对端路由器利用公钥验证本端待转发数据包的真伪,通过则将对端数据包外发,全局的路由节点中任意一个路由器接收全局的路由节点中任意另一个路由器发送的操作请求,向每个路由器发送投票请求,当接收的投票结果为通过的响应达到预设个数后,向每个路由器发送与操作请求对应的事务提交通知,每个路由器在本地提交事务,事务包括:与全局的路由节点中任意另一个路由器的路由位置标识绑定的绑定信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STiP(安全可信网络协议,Secure andTrusted internet Protocol)模型的安全路由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以TCP/IP协议为核心技术的Internet(因特网)得到了飞速发展,正在全面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网络技术广泛应用和网络空间兴起发展,极大促进了经济社会繁荣进步,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风险和挑战。地址和路由系统是当前Internet体系结构的核心,在安全性上,由于现有的TCP/IP协议不具备地址真实性鉴别等内在的安全机制,导致攻击源头和攻击者身份难以追查。路由设备基于目的地址转发分组,对数据包的来源不做验证,大量基于地址伪造的攻击行为无法跟踪,造成源地址欺骗、路由劫持、拒绝服务等大量攻击的发生,严重威胁网络的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克服上述缺陷之一提供一种基于STiP模型的安全路由方法及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STiP模型的安全路由方法,包括:本端路由器接收本端数据包,其中,本端数据包封装有源路由位置标识和目的路由位置标识,源路由位置标识为全局路由节点中第一个接收源终端主机发送的数据包的路由器的路由位置标识,目的路由位置标识为全局路由节点中向目的终端主机发送数据包的路由器的路由位置标识;本端路由器将本端待转发数据包发送至对端路由器,其中,本端待转发数据包至少包括本端数据包以及本端签名,本端签名为本端路由器利用本端路由器的私钥对本端数据包进行签名得到的;对端路由器接收本端待转发数据包,查询本地映射表,获取与本端路由器的路由位置标识绑定的绑定信息,其中,与本端路由器的路由位置标识绑定的绑定信息至少包括:本端路由器的路由位置标识以及本端路由器的公钥;对端路由器利用本端路由器的公钥验证本端待转发数据包的真伪,若检验通过,将对端数据包外发,其中,对端数据包至少包括本端数据包。
另外,本端路由器接收本端数据包包括:前端路由器接收前端数据包,将前端待转发数据包发送至本端路由器,其中,前端待转发数据包至少包括前端数据包以及前端签名,前端签名为前端路由器利用前端路由器的私钥对前端数据包进行签名得到的;本端路由器接收前端待转发数据包,查询本地映射表,获取与前端路由器的路由位置标识绑定的绑定信息,其中,与前端路由器的路由位置标识绑定的绑定信息至少包括:前端路由器的路由位置标识以及前端路由器的公钥;本端路由器利用前端路由器的公钥验证前端待转发数据包的真伪,若检验通过,则至少将前端数据包作为本端数据包。
另外,对端路由器将对端数据包外发包括:对端路由器将对端待转发数据包发送至后端路由器,其中,对端待转发数据包至少包括对端数据包以及对端签名,对端签名为对端路由器利用对端路由器的私钥对对端数据包进行签名得到的;后端路由器接收对端待转发数据包,查询本地映射表,获取与对端路由器的路由位置标识绑定的绑定信息,其中,与对端路由器的路由位置标识绑定的绑定信息至少包括:对端路由器的路由位置标识以及对端路由器的公钥;后端路由器利用对端路由器的公钥验证对端待转发数据包的真伪,若检验通过,将后端数据包外发,其中,后端数据包至少包括对端数据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未经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138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