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离式卷烟沟槽滤棒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14502.3 | 申请日: | 2017-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795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发明(设计)人: | 岳保山;詹建波;张莹;龚为民;王浩;程量;余振华;王涛;桂永发;郑晗;谢姣;余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D3/02 | 分类号: | A24D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领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90 | 代理人: | 杨兵 |
地址: | 650231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卷烟 沟槽 单元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离式卷烟沟槽滤棒单元,所述的分离式卷烟沟槽滤棒单元不使用接装纸,由第一成型纸或第二成型纸和粘结在其内层的沟槽纸形成的复合成型纸直接包覆滤棒丝束制成,所述第一成型纸或所述复合成型纸包覆滤棒丝束部分有轴向或周向的第一沟槽,所述第一成型纸或所述复合成型纸的烟支插入部分有周向的第二沟槽。本发明的分离式卷烟沟槽滤棒单元增大了滤棒丝束过滤烟气的面积,且可与烟支自由组合形成不同风格的卷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成型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离式卷烟沟槽滤棒单元。
背景技术
分离式卷烟生产中由于包裹成型纸的滤棒需要与烟支分离或安装。目前接装纸包裹的滤棒硬度较小,与烟支分离后,就无法与烟支相接合。分离后的接装纸由于克重较低(一般在38g/m2以下),容易造成成型纸的褶皱,而且不利于烟支段插入,形成新的卷烟。卷烟国标GB5606.3-2005中规定卷烟不应漏气,即卷烟因滤嘴与烟支相接处部分无胶或胶粘不牢而产生漏气。如果产生漏气现象,为A类质量缺陷,属于严重质量缺陷。
根据分离式卷烟的设计,形式上可以分为滤棒与烟支分开包装,滤棒与烟支可自由拆分或组合两种形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分离式卷烟分为滤棒单元与烟支单元,并分别包装,通过不同烟支单元与滤棒单元的设计,便可组合出不同种类的卷烟。
本发明为一种分离式卷烟沟槽滤棒单元。考虑到分离式卷烟与常规卷烟的不同,在分离式卷烟的加工过程中,采用滤棒段与烟支段分离加工的形式,然后采用烟支与滤棒段分别装包的形式进行生产。另外,在滤棒段的生产过程中,舍弃了传统的接装纸的形式,并在滤棒成型车间完成滤棒段的生产,滤棒段可以直接用于分离式卷烟的滤棒单元。通过在成型纸与烟支接触部分的改进设计,将成型纸接触部分设计为带有沟槽的结构,就可以在制备分离式卷烟时自由的与烟支相结合,从而制备不同形式的分离式卷烟。在与烟支的手工组装过程中舍弃接装纸,成型纸替代接装纸的接装功能,就可以在制备分离式卷烟时与烟支自由结合,从而制备出分离式卷烟。
本发明的一种分离式卷烟沟槽滤棒单元,所述的分离式卷烟沟槽滤棒单元不使用接装纸,由第一成型纸或第二成型纸和粘结在其内层的沟槽纸形成的复合成型纸直接包覆滤棒丝束制成,所述第一成型纸或所述复合成型纸包覆滤棒丝束部分有轴向或周向的第一沟槽,所述第一成型纸或所述复合成型纸的烟支插入部分有周向的第二沟槽。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成型纸的定量为35-45g/m2的硬质弹性纸制成。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成型纸定量为28-35g/m2,透气度为1000-2000CU;在滤棒制备过程中,通过预压方式制备沟槽纸,一方面将第二成型纸通过压槽辊7的挤压作用,形成一定沟槽的成型纸即沟槽纸6,所述沟槽纸的定量为18-25g/m2,透气度为3000-6000CU;
沟槽纸6与第二成型纸5同时通过滚压辊,利用滚压辊及中线胶将沟槽纸压制在第二成型纸上,压制过程利用中线胶将第二成型纸与沟槽纸粘结在一起形成所述的复合成型纸。
由于沟槽纸有一定硬度,主要用于丝束段的包裹,同时可以有效增大卷烟主流烟气经过滤棒时的比表面积。
所述复合成型纸的透气度为300-500CU,所述复合成型纸由所述第二成型纸和所述沟槽纸通过热熔胶层粘结。
优选地,所述热熔胶的软化点在90~120℃,热稳定性≥200℃,固含量99.80wt%,粘度为5000~8000mPa.s。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沟槽为向外凸的沟槽,所述第二沟槽为向内凸或向外凸的沟槽,所述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的深度为0.1mm~0.5mm。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沟槽为若干平行的圆环构成,所述圆环的直径从烟支端到抽吸端逐渐变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145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