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平安信息、失联协寻以及遗愿任务的管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15707.3 | 申请日: | 2017-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269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陈唐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唐平 |
主分类号: | G06F19/00 | 分类号: | G06F19/00;G06Q50/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安 信息 失联协寻 以及 遗愿 任务 管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安信息、失联协寻以及遗愿任务的管理系统;特别指一种独居老人人口或需要照顾确认平安与否、失联及时协寻以及遗愿执行的管理系统,该系统利用携带装置、APP模块、管理服务器、收发信息单元、保安模式单元、失联模式单元、遗愿模式单元,通过因特网及信息管控通报,达到行踪平安状况、失联及时协寻或于发生死亡时达成其遗愿任务的目的。
背景技术
据估计,中国台湾地区老年人口的比例将于2017年提高至16.2%,从而正式进入高龄化社会。社会底层随着工业化及都市化的发展,社会型态及家庭结构急剧转变,传统家族伦理和养儿防老的观念也将随社会的变迁而松动,造成近几年来社会新闻上,关于独居老人死亡数日无人发现的社会问题;另外,根据统计,中国台湾地区的人口结构已经逐渐迈入高龄化社会,至1998年底,六十五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8.2%;且预估到2021年时,六十五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数的14.6%。以此数据看来,中国台湾地区人口结构的老化现象确实有逐年加速的趋势。根据自1996年老人生活状况调查资料显示:六十五岁以上独居老人约占老年人口数的12.58%,且与子女同住的比率正逐年下降,显示由于社会变迁,独立生活的老人日渐增加。传统观念中,老人的居住赡养皆必需由子女承担,但是根据研究发现,过去二十年来,中国台湾地区老年人独居或仅与配偶同住的比率呈现增长的趋势,而老年人与子女同住的比率则明显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因此,独居老人问题是一件必须严肃看待并认真规划研究的课题。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医疗卫生的进步,人均寿命逐渐延长,再加上又有出生率与死亡率持续降低等因素,老年人因年龄的老化、身体活动功能渐衰退,容易导致慢性疾病发生几率上升及其他的社会问题;况且在小区中的独居老人由于缺乏支持系统,便更需要得到外来的援助。针对此相关问题,通过评估老人们生理与心理的健康状态及身体功能以及居住环境等,可以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独居老人的生活,同时亦能更加重视小区式独居老人在生活上的实际上需求,从而能针对独居老人实施支持性服务,以确保万一发生死亡的尊严及对于丧亲伤痛的支持,并尊重老人们在这些方面的心愿。
如上述,社会上存在许多独居老人万一发生突发事故或悲剧发生时,无人能协助完成其生前的遗愿而造成亡者的抱憾遗世。除此之外,根据2015年的统计;外出失踪人口中,男少年约占2,596人、女少年约占4,146人、成年男青年约占1,374人、成年女青年约占1,777人、成年男老人约占8,344人、成年女老人约占6,880人,由此可知,失踪人口的处置与协寻同样是社会的重要问题之一。
虽然解决上述问题的服务平台或系统已逐渐普遍出现于市场上,例如中国台湾地区发明专利字号第I532018号“生命关怀及救援系统”与中国台湾地区发明专利字号第I509577号“协寻系统”,然而,在上述两件专利案仅能解决有关失智老人或意志不健全老人走失后的协寻问题,但是针对如何事前指定协助者通过通报协寻及适当的循环周期确认模式,或当不幸发生老人往生事件后待处理后事及完成死者生前遗愿任务并无做详加叙述,因此,下列问题使得相关系统距离普遍化或商业化的目标,仍存在下列有待改进的空间:
1、独居老人、需要长期照顾者或长时间旅居在外者,是否发生突发事件或其行踪恐无人知晓。
2、前述人口发生急难时,恐求助无门。
3、前述人口在无继承人或继承人不明的情况下,将无人协助完成死者往生前的遗愿。
4、失踪独居老人协寻前,无法利用平安信息循环周期信息确认,造成人力及资源不必要的浪费。
5、无法尽可能依照死者遗愿任务执行。
以上诸多问题常造成独居老人人口或需要照顾的长期外出生活人口发生不可挽回的遗憾,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即为本案发明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令老人能够获得更加方便生活的管理系统,其针对如何研发出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的新式平安信息、失联协寻以及遗愿任误的管理系统为目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唐平,未经陈唐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157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F 电数字数据处理
G06F19-00 专门适用于特定应用的数字计算或数据处理的设备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学,即计算分子生物学中的遗传或蛋白质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或系统
G06F19-12 ..用于系统生物学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动态模型,遗传基因管理网络,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或新陈代谢作用网络
G06F19-14 ..用于发展或进化的,例如:进化的保存区域决定或进化树结构
G06F19-16 ..用于分子结构的,例如:结构排序,结构或功能关系,蛋白质折叠,结构域拓扑,用结构数据的药靶,涉及二维或三维结构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的,例如:基因型–表型关联,不均衡连接,种群遗传学,结合位置鉴定,变异发生,基因型或染色体组的注释,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蛋白质核酸的相互作用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