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进行网络接入的方法与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16223.0 | 申请日: | 2017-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892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程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80 | 分类号: | H04W4/80;H04W8/00;H04W76/14 |
代理公司: | 上海百一领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3 | 代理人: | 甘章乖 |
地址: | 2018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目标用户设备 用户设备 近距离通信 网络接入 无线网络 相应区域 近距离无线通信 网络连接状态 网络中心节点 移动设备 有效缓解 多用户 可用 连网 申请 覆盖 网络 | ||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进行网络接入的方法与设备;获取第一用户设备附近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匹配有相同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协议;从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用户设备中确定目标用户设备以进行与所述目标用户设备的近距离通信连接,其中,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处于网络连接状态;基于与所述目标用户设备的所述近距离通信连接,接入所述目标用户设备连接的网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在相应区域内,实际可接入无线网络的移动设备总数显著增加;且实际无线网络的使用覆盖范围明显扩大;同时,可以有效缓解相应区域内的网络中心节点的压力;并能够更好地满足更多用户的连网需求,解决其无网可用的困境。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进行网络接入的技术。
背景技术
当前的移动设备的网络接入方案通常是移动设备直接接入某个有线网络、或是无线网络。例如,移动设备直接接入自身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如3G、4G网络;又如,移动设备直接接入某个无线局域网,如WiFi网络,此时,移动设备可以选择直接接入一个无线接入点,具体地,无线接入点可以匹配相应的无线AP(Access Point,访问接入点)或无线路由器。
在上述网络接入方案中,移动设备的网络连接都依赖于一个中心节点,例如所述无线接入点。假设一片区域中只覆盖有某一个无线网络,且该无线网络对应一个无线接入点,则在该区域中的所有移动设备若希望接入该无线网络,都需要直接接入该无线接入点。由于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无线AP或无线路由器可承纳设备数量有限,所以,若是该区域的移动设备较多、且都需要通过接入无线接入点进行上网,则该无线接入点的压力将加大,而每个移动设备的用户体验则相应变差;并且,在该无线接入点覆盖范围之外的其他移动设备由于无法直接接入该无线接入点,因此无法通过该无线接入点对应的网络实现网络访问。进一步,即使一片区域中覆盖有多个一个无线网络,或对应有多个无线接入点,其实际可接入无线网络的移动设备总数、及实际无线网络的使用覆盖范围也都会相应受限于各个无线AP或无线路由器的可承纳设备数量上限和网络覆盖范围限制。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进行网络接入的方法与设备。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在第一用户设备端进行网络接入的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用户设备附近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匹配有相同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协议;
从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用户设备中确定目标用户设备以进行与所述目标用户设备的近距离通信连接,其中,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处于网络连接状态;
基于与所述目标用户设备的所述近距离通信连接,接入所述目标用户设备连接的网络。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在目标用户设备端进行网络接入的方法,包括:
基于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近距离通信连接,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接入所述目标用户设备连接的网络。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进行网络接入的第一用户设备,包括:
第一装置,用于获取第一用户设备附近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匹配有相同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协议;
第二装置,用于从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用户设备中确定目标用户设备以进行与所述目标用户设备的近距离通信连接,其中,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处于网络连接状态;
第三装置,用于基于与所述目标用户设备的所述近距离通信连接,接入所述目标用户设备连接的网络。
根据本申请的再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进行网络接入的目标用户设备,包括:
第四装置,用于基于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近距离通信连接,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接入所述目标用户设备连接的网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162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