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糯质小麦杂交种制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17887.9 | 申请日: | 2017-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88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尹宇杰;杜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邡牌种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C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麦 杂交种 制种 方法 | ||
1.一种糯质小麦杂交种制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择遗传性状稳定的糯质不育系小麦作为母本,选择遗传性状稳定的恢复系小麦作为父本;不育系小麦回交四代以上,自交100%不育,株高≤85cm;恢复系小麦恢复率和恢复度>85%,株高在85cm以上;
步骤2,父本和母本的田间种植方式:根据制种量需要,父本:母本按1:2行比间行种植;形成一个一父二母单元;
步骤3,小麦抽穗期时,将每个一父二母单元罩上制种隔离罩;所述制种隔离罩包括:隔离罩支架、尼龙布、拉链、口袋外盖;
隔离罩支架构成小麦制种隔离罩的框架;尼龙布覆盖在隔离罩支架上构成隔离罩;拉链安装在隔离罩上,拉开拉链构成隔离罩操作孔;口袋外盖位于拉链的上方;小麦植株位于隔离罩的内部;
所述制种隔离罩为长4.5m,宽1.2m,高1.8m;隔离罩长度方向的两端各安装1个拉链,拉链呈U型,拉链全长1.2m,U形的舌尖部位朝下并距离地面0.6m;隔离罩顶部沿罩长度方向均匀布置多个散气孔,散气孔孔径0.05m,且相邻隔离罩上的散气孔相间隔;散气孔上覆盖这尺寸较散气孔大的尼龙薄膜,薄膜的一侧边缘固定在隔离罩上;隔离罩底部沿边缘设置多处小纱窗,小纱窗足以透气但隔离花粉;
步骤4,人工辅助授粉,父本扬花散粉期间,每天通过隔离罩操作孔人工赶粉,连续5~7天;
步骤5,种子收获,成熟期,撤除隔离罩,每个母本分别收获,获得杂交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糯质小麦杂交种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整个育种过程通过施肥控制系统对土壤进行精准施肥;
所述施肥控制系统包括控制中心,所述控制中心分别与探测组、信息输入单元、打印机和警示灯连接;所述探测组包括土壤水分传感器、盐分传感器和pH探头,所述信息输入单元包括键盘和USB接口,所述警示灯包括水分警示灯、盐分警示灯和酸度警示灯;
精准施肥具体步骤如下:
1)土壤检测:对种植小麦的土壤养分进行检测,然后将检测结果、小麦需肥特性和种植时间通过所述信息输入单元输入施肥控制系统,经系统计算打印出小麦的生长周期内的氮、磷、钾肥总量;
2)计算施肥:分三次施肥,按照计算出的氮肥总量的40~45%、磷肥总量的85~90%和钾肥总量的65~68%施加基肥;分蘖期按照计算出的氮肥总量的32~34%、磷肥总量的10~15%和钾肥总量的27~30%施加追肥;幼穗分化期按照计算出的氮肥总量的22~26%和钾肥总量的2~8%施加穗肥;
3)土壤监测:通过所述施肥控制系统的探测组对土壤的基本情况进行监测,一旦土壤中的水分、盐分或酸度超出控制中心设定的限定值,则控制中心联系相应警示灯发出警示;
4)计算补肥:所述施肥控制中心根据施肥前后土壤中的水分、盐分及酸度变化判断小麦营养情况,在小麦需要追加营养时计算出相应追加量并打印出来,然后根据计算出的追加量进行补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糯质小麦杂交种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中心采用DSP芯片;所述的土壤水分传感器采用Decagon的5TE。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邡牌种业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邡牌种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1788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