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喷涂防水技术的隧道防水分区构造及其实施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19534.2 | 申请日: | 2017-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185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蒋雅君;李彬;杨其新;赵菊梅;李国庆;邱品茗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11/38 | 分类号: | E21D11/38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刘凯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喷涂 防水 技术 隧道 分区 构造 及其 实施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喷涂防水技术的隧道防水分区构造及其实施方法,包括依次铺设在初期支护表面的无纺布和防水层,无纺布和防水层在二次衬砌的施工缝处断开形成防水分区部位;所述防水分区部位的初期支护表面设有防水砂浆找平层,防水砂浆找平层及与其相接的无纺布和防水层边缘上覆盖有喷涂防水层;根据二次衬砌施工缝的预留位置划分防水区段,在防水分区部位表面喷涂防水砂浆找平层,在防水区段内铺设无纺布和防水层,再施作防水分区部位处的喷涂防水层,最后浇筑防水区段的二次衬砌。本发明可实现复合式衬砌隧道的防水分区,隔断了地下水沿着隧道纵向坡度在防水层后的无纺布及空隙中的窜流,使得隧道发生渗漏后的治理更为有效、经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防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采用喷涂防水技术的隧道防水分区构造及其实施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隧道工程领域中(尤其是采用钻爆法施工的复合式衬砌隧道),通常的防水措施是在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设置全包式或者半包式的防水板及无纺布缓冲层。由于防水板通常与二次衬砌混凝土不粘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隔离和润滑的作用,避免了混凝土收缩引起的开裂,但也使得防水层局部破损后地下水会在二次衬砌之间形成“窜水”使得渗漏范围扩大,而查找漏点和堵漏修补困难。为避免以上问题,近年来在隧道中又采取了适用于防水板的隧道分区防水的构造型式和措施,目前已经逐步在公路、铁路、地铁等隧道工程中得到应用。
芮艳杰等人公开的文献(《隧道分区防水模型试验及工程应用研究》,《现代隧道技术》,第42卷第1期,第30-37页,2005年2月),介绍了一种复合式衬砌隧道的分区防水技术。该技术在二次衬砌施工缝部位的防水板上环向密实焊接背贴式止水带,背贴式止水带的齿槽内布设注浆管,通过注浆密封施工缝部位的空隙,以形成防水板与二次衬砌之间的防水分区。一旦防水分区内某个部位发生漏水,不会窜流而影响其他分区,可以针对独立分区进行堵漏治理,以改善治理效果并降低治理代价。基于这样的原理进行防水设防的复合式衬砌隧道目前较为常见,铁路、公路隧道中主要侧重在施工缝部位的防水分区,地铁区间隧道则通常还需要在防水分区内的防水板表面预设注浆管,以便发生渗漏后方便进行堵漏治理。采用以上的隧道防水分区做法,由于仅仅是在防水板与二次衬砌之间形成了分区,分区设施(背贴式止水带)并没有与初期支护形成粘结,地下水仍然会在防水板与初期支护之间的空隙里窜流,从而可能会从其他防水分区的破损或薄弱处进入隧道,因此分区防水效果仍然有限。
随着目前喷涂防水材料(如喷涂聚脲、丙烯酸盐喷膜材料、喷涂速凝橡胶沥青等)及技术在隧道工程中得到推广,开始逐步取代隧道中的防水板。此类喷涂防水材料在复合式衬砌隧道中应用时,通常情况下防水构造型式与防水板体系一致(在初期支护表面铺设无纺布后施作喷涂防水层),也存在隧道防水分区的需求。但由于用于防水板体系的背贴式止水带材质与各类喷涂防水材料不相容,因此无法配合喷涂防水材料的使用而达到有效防水分区的效果,目前也尚未见到适用于各类喷涂防水技术专用隧道分区防水设施或构造型式。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能够解决复合式衬砌隧道中防水分区不彻底的问题的一种采用喷涂防水技术的隧道防水分区构造及其实施方法。
一种采用喷涂防水技术的隧道防水分区构造,包括依次铺设在初期支护表面的无纺布和防水层,无纺布和防水层在二次衬砌的施工缝处断开形成防水分区部位;所述防水分区部位的初期支护表面设有防水砂浆找平层,防水砂浆找平层及与其相接的无纺布和防水层边缘上覆盖有喷涂防水层。
进一步的,位于围岩松散破碎或地层富水区段的所述防水分区部位处的初期支护和围岩内还增设有注浆防渗圈。
更进一步的,所述喷涂防水层采用为丙烯酸盐喷膜防水材料。
更进一步的,所述初期支护基面还铺设有环形、纵向或局部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与隧道内的侧沟或中心水沟连通。
一种采用喷涂防水技术的隧道防水分区构造的实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195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锁脚垫板的高密度地层隧道初衬支护结构
- 下一篇:幼鸡饲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