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多功能无菌塑料安瓿瓶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19843.X | 申请日: | 201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94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潘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红鹰恒顺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1/06 | 分类号: | A61J1/06;A61J1/20;A61M5/2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陈科行 |
地址: | 2236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瓿瓶 穿刺 瓶体 无菌塑料 一端设置 穿刺针 注射 一体成型结构 瓶塞穿刺器 塑料制成 输液袋 输液器 输液 医护 观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多功能无菌塑料安瓿瓶,包括安瓿瓶瓶体,所述安瓿瓶为塑料制成,所述安瓿瓶瓶体的一端设置有穿刺针,所述穿刺针与安瓿瓶瓶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安瓿瓶瓶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可穿刺部,所述可穿刺部上设置有凹槽。本发明公开的安瓿瓶具有注射和穿刺功能,方便医护人员观察注射进输液袋中的药物名称,可穿刺部能够与输液器上的瓶塞穿刺器连接,一起进行输液操作,不易配错药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多功能无菌塑料安瓿瓶。
背景技术
传统的医用安瓿瓶是用玻璃制成的,开瓶使用过程中需要消毒,操作繁琐,曲颈时易产生玻璃微粒,导致药液被不溶性微粒污染,对患者用药安全带来隐患,同时由于手折玻璃瓶安瓿易造成护士意外伤害,使用不便,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塑料安瓿瓶,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仍然要使用注射器从安瓿瓶中抽吸出来使用或注入到其他输液瓶或安瓿瓶中,由于多次的转移药液,容易导致药物用错的风险加大。
专利申请号:200820175419.0公开了一种带注射针的塑料安瓿包装,其包括具有注射针的塑料瓶体、以及完全封闭注射针的可拆卸保护套。其中,安瓿瓶瓶体为由注射针、连接部、及瓶身组成的一体结构。由于本发明的塑料安瓿包装本身带有注射针,这样在配药时则可不用注射针,从而降低使用成本。另外,在使用过程中不影响药液质量,用药安全。
又比如专利申请号:201610315247.1公开了一种防污染塑料安瓿配药器,它使用简单、安全、密封性好,减少操作步骤和成本,可在使用前配置药液,且无需折断安瓿瓶,增加了安瓿瓶的适用范围。
上述专利公开的安瓿瓶都带有注射针,都具有不使用注射器的优点,减少药液的转移次数,且相比于传统的玻璃和塑料安瓿瓶都具有使用简单、方便、安全的优点,但是在进行输液取药配药过程中,医护人员在将安瓿瓶中的药液注射进输液袋后会将安瓿瓶丢弃,对于不同患者一起配药,就很容易配混,配错成其他病人的药液,给病患的康复造成隐患,甚至造成安全事故;药液转移次数的增多,还容易造成药液中细菌的增多,影响药液的质量。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多功能无菌塑料安瓿瓶,带有穿刺针具有注射功能,带有可穿刺部具有可穿刺功能,方便医护人员观察注射进输液袋中的药物名称,可穿刺部能够与输液器上的瓶塞穿刺器连接,一起进行输液操作,不易配错药液。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多功能无菌塑料安瓿瓶,包括安瓿瓶瓶体,所述安瓿瓶瓶体为塑料制成,所述安瓿瓶瓶体的一端设置有穿刺针,所述穿刺针与安瓿瓶瓶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安瓿瓶瓶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可穿刺部一,所述可穿刺部一设置于安瓿瓶瓶体上,所述可穿刺部一的中心设置有凹槽一,所述凹槽一的四周设置有穿刺加强筋一,所述穿刺加强筋一与安瓿瓶为一体结构。
一种新型多功能无菌塑料安瓿瓶,包括安瓿瓶瓶体,所述安瓿瓶瓶体的一端设置有穿刺针,所述穿刺针与安瓿瓶瓶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安瓿瓶瓶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可穿刺部二,所述可穿刺部二与安瓿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可穿刺部二包括穿刺加强筋二、穿刺体,穿刺腔,所述穿刺加强筋二连接安瓿瓶瓶体与穿刺体,所述穿刺腔位于穿刺加强筋二的中间,且穿刺腔为空心结构,所述穿刺体的中心与安瓿瓶和穿刺腔的中心为连通结构,所述穿刺体的外端面的中心设置有凹槽二。
优选的,所述穿刺针为注射针或瓶塞穿刺器,所述穿刺针外侧设置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中心设置有穿刺针容置腔,所述保护套连接的穿刺针针头端设置有针头缓冲腔。
优选的,所述穿刺针与安瓿瓶瓶体之间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安瓿瓶连接体、穿刺针固定体、保护套连接体,所述安瓿瓶连接体连接安瓿瓶瓶体与穿刺针固定体,所述保护套连接体设置于穿刺针固定体的外侧,所述保护套连接体与保护套之间热封连接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红鹰恒顺药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大红鹰恒顺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198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