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简易测量矢量磁力仪中分量正交线圈正交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20611.6 | 申请日: | 201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26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美;滕云田;范晓勇;马洁美;胡星星;王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V13/00 | 分类号: | G01V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威;王智 |
地址: | 10008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简易 测量 矢量 磁力 分量 正交 线圈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简易测量矢量磁力仪中分量正交线圈正交度的方法,通过将标量磁力仪探头安装在磁倾角线圈内的支架上,将两个高稳定度直流恒流源分别与磁倾角线圈和磁偏角线圈连接后,利用高稳定度直流恒流源依次分别对磁倾角线圈和磁偏角线圈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或相反的电流,再依次同时对磁倾角线圈和磁偏角线圈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或相反的电流,分别测定各种情况下的合成磁场,从而算出分量正交线圈的正交角度。其中过程无需精密的机械轴向对准操作,消除了由于装配的不一致性带来的误差,可高效、准确地测量出两维或三维线圈的正交角度,方便科研或生产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简易测量矢量磁力仪中分量正交线圈正交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矢量磁力仪是一种连续测量、记录地磁场偏角D和倾角I的时间变化量及总强度F的相对记录仪器。其中,矢量磁力仪中的分量正交线圈包括相互正交的磁偏角线圈和磁倾角线圈,利用分量正交线圈为标量磁力仪探头提供保证其正常工作的均匀磁场,根据偏置原理可以测得地磁场偏角D和倾角I的变化量。分量正交线圈产生的偏置磁场需要满足标量磁力仪探头工作区域的磁场均匀性要求,而稳定性则需要满足分量正交线圈和标量磁力仪探头长期工作不发生偏移的要求。研究表明,矢量磁力仪观测数据的不一致性与其分量正交线圈正交性误差有相当大的关系。
常规分量正交线圈的形式为:亥姆霍兹线圈,或者为改进型三线圈、四线圈系统的布朗贝克线圈。这些线圈系统最大的缺点是体积较大,在有限空间内产生一个均匀磁场时,载流圆线圈是组成这类均匀磁场装置的基本单元。其中,圆线圈个数越多,磁场的均匀性越好。
现有分量正交线圈正交度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1、采用磁通门经纬仪测量,但要求分量正交线圈的尺寸足够大,以满足人为操作仪器的需要;2、磁矢量投影法,操作要求标量磁力仪探头放在磁场线圈产生的磁场均匀区内并使一轴线与被测轴磁场方向平行,该操作耗时较长,且对设备和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简易测量矢量磁力仪中分量正交线圈正交度的方法,以满足高效、高精度、快速测量两维或三维分量正交线圈正交度的需要。
本发明通过标量磁力仪探头和高稳定度直流恒流源来精确测量分量正交线圈的正交度。首先,确保分量正交线圈产生的均匀磁场满足标量磁力仪探头的正常工作需要,并且分量正交线圈的轴载水平面和磁子午面内与地磁场矢量大致正交。通过高稳定度直流恒流源依次分别对磁倾角线圈和磁偏角线圈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或相反的电流,再依次同时对磁倾角线圈和磁偏角线圈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或相反的电流,分别测定各种情况下的合成磁场,通过几何三角函数关系便可算出分量正交线圈的正交度。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来实现的:
一种简易测量矢量磁力仪中分量正交线圈正交度的方法,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1、将待测磁倾角线圈和磁偏角线圈通过无磁性夹具固定,标量磁力仪探头安装在磁倾角线圈内的支架上,两个高稳定度直流恒流源分别与磁倾角线圈和磁偏角线圈连接,信号处理单元通过数据线与标量磁力仪探头相连。
步骤2、调整磁倾角线圈的轴向平行于当地地磁场总强度方向,调整磁偏角线圈的轴向平行于地理的东西方向。
步骤3、在磁静日,通过对应的高稳定度直流恒流源对磁倾角线圈依次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电流,通过信号处理单元依次读取标量磁力仪探头测得的合成磁场和,以及未加载电流情况下当地地磁总强度磁场,依据几何三角函数关系得到对应的偏置磁场和,因,依据偏置磁场值和施加电流值计算出磁倾角线圈的线圈常数;设定磁倾角线圈施加的偏置磁场值为当地地磁总强度磁场值的1/4,根据计算出高稳定度直流恒流源在当地所需施加的电流值。
步骤4、依据步骤3的方式,通过对应的高稳定度直流恒流源对磁偏角线圈依次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电流,得出对应的偏置磁场和,因,最终计算出对应的高稳定度直流恒流源在当地对磁偏角线圈所需施加的电流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06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冒落带及导水裂缝带高度的测试方法
- 下一篇:电梯光幕可靠性寿命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