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用支架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21979.4 | 申请日: | 201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44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明;宋宝;唐小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信宇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0525;C08L51/00;C08L69/00;C08L55/02;C08L51/06;C08K7/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金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4297 | 代理人: | 胡清方,彭友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锂离子 动力电池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固定动力电池组的支架,具体地说是一种采用纤维增强性塑料制成的新型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用支架。
技术背景
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得到了各国政府的大力推广。大功率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但是,大功率动力电池在制造过程中,需要将动力电池组两端加以固定后,进行焊接电极后,然后再装入包箱内。
现有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用支架,一般采用塑料(如PC/ABS)注塑而成,这种单独采用塑料在牢固性和散热性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如果采用玻璃钢来制造锂离子动力电池用支架,无论从绝缘性、散热性、牢固性和减震性等方面都优于单纯的用塑料注塑而成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用支架,可是,现有的玻璃钢都是用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聚脂、环氧树脂与酚醛树脂而成,由于这类树脂的特性,决定了目前玻璃钢产品大多采用手糊工艺生产,手糊工艺是在模具先涂上一层脱膜剂,再涂上一层树脂,接着铺上一层玻璃纤维,再在玻璃纤维上涂上树脂,如此反复,直到合符厚度要求。这种工艺不仅速度慢,而且产品的成型不规则,需要后期整理。虽然,目前有了一些新的加工玻璃钢方法,如喷射法、模压法和RTM法(树脂传递模塑),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制法还没有成为主要制法。总的来说,玻璃钢产品不太适合于工业化生产,尤其是不太适合于异形产品的生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向社会提供一种可用注塑的方法生产玻璃钢产品的,其产品绝缘性、散热性、牢固性和减震性均比较优良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用支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型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用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在所述支架主体上设有若干个与动力电池端头配合的通孔,所述支架主体是用玻璃钢材料制成的,所述玻璃钢材料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份,
丙烯腈一苯乙烯一丙烯酸酯共聚物30-60份
聚碳酸酯 20-40份
ABS-g-MMA 5-15份
PE-g-MAH 5-10份
5-10mm长的玻璃纤维 10-25份。
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所述玻璃钢材料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份,
丙烯腈一苯乙烯一丙烯酸酯共聚物40-50份
聚碳酸酯 25-35份
ABS-g-MMA 8-13份
PE-g-MAH 7-9份
5-10mm长的玻璃纤维 15-20份。
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所述玻璃钢材料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份,
丙烯腈一苯乙烯一丙烯酸酯共聚物45份
聚碳酸酯 30份
ABS-g-MMA 10份
PE-g-MAH 8份
5-10mm长的玻璃纤维 17份。
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所述支架主体为矩形,在所述矩形的至少一面的四个角各设有向同一侧延伸的定位角。
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所述定位角的材质与所述支架主体相同。
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所述定位角的材质与所述支架主体相同,并且是一次成型的。
本发明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用支架采用特定配比的玻璃钢材料制作,不仅适合于采用注塑工艺直接注塑成型,而用在支架的绝缘性、散热性、牢固性和减震性均有良好表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和图2,图1和图2揭示的是一种新型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用支架,包括支架主体1,在所述支架主体1上设有若干个与动力电池端头配合的通孔11,所述支架主体1是用玻璃钢材料制成的,所述玻璃钢材料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份,
丙烯腈一苯乙烯一丙烯酸酯共聚物30-60份
聚碳酸酯 20-40份
ABS-g-MMA 5-15份
PE-g-MAH 5-10份
5-10mm长的玻璃纤维 10-25份。
其中,ABS-g-MMA是相容剂,PE-g-MAH是增韧剂。
优选的,所述玻璃钢材料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份,
丙烯腈一苯乙烯一丙烯酸酯共聚物40-5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信宇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信宇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19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