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弹自主编队综合作战效能评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22446.8 | 申请日: | 201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154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吴森堂;贾翔;刘文磊;姚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11121 | 代理人: | 姜荣丽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弹 自主 编队 综合 作战 效能 评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导弹自主编队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对导弹自主编队综合作战效能进行评估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协同制导控制技术的导弹自主编队协同作战是未来新一代智能精确制导武器发展的显著特点,导弹自主编队作战力求通过尽可能的提高协同效率、协同品质和协同普惠度最终实现显著提高且最大化综合作战效能。目前,国内导弹自主编队协同制导与控制技术的研究,仍处在起步和加速发展的阶段。
国内研究作战效能评估大多数针对单枚导弹或导弹群的突防概率等作战效能指标的分析和研究上,缺少对自主编队条件下的协同制导与控制能力的分析,缺少对导弹协同作战的功能和特点的研究。
用于导弹作战效能评估的手段很多,如ADC准则、SEA准则、信息熵评估方法等,但这些方法均未考虑到导弹编队作战时导弹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导弹编队协同制导控制技术所带来的综合作战效能的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美国工业武器系统效能咨询委员会(WSEIAC)的ADC模型(Availability,Dependability and Capacity Assessment.参见文献[1]:毛红保,田松,晁爱农,无人机任务规划[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5:179-188.),引入协同制导与控制能力等级,建立了适用于导弹自主编队协同制导控制系统的综合作战效能分析模型,重点分析了导弹自主编队综合作战效能评估的各层能力和指标体系,建立的综合作战效能评估模型充分考虑了导弹自主编队的功能和特点,并在搭建的导弹自主编队攻防对抗综合仿真验证系统上多次仿真和验证了提出的导弹自主编队综合作战效能评估方法的有效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弹自主编队综合作战效能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建立导弹自主编队综合作战效能分析模型。考虑到导弹编队的效费比的影响因素,在WSEIAC的系统效能表达式基础上,给出针对飞航导弹自主编队的综合作战效能指标公式如下:式中,A为可用性行向量;[D]为可信性矩阵;C为能力值;Σ为导弹编队的费用比率之和;bi和Bi分别是第i枚参战导弹的实际开销费用及其相对应的标准配置的基准费用,n为参战导弹总数。
反舰导弹的最终击毁目标的概率一般可表示为:式中,p0为每枚反舰导弹的击中目标的概率,M为毁伤目标平均必需命中弹数,N为攻击目标的反舰导弹总数,导弹自主编队的攻击目标的能力也最终反应到击毁目标的概率P上。
在上式的基础上引入导弹自主编队协同制导与控制能力等级Ξ的概念,则导弹自主编队系统处于i状态下(参见文献[1]中对可用性向量A的定义),攻击第j个目标的能力值cij表示如下:式中,P0k(i,Ξ,Λ)为协同制导与控制能力等级为Ξ的导弹自主编队系统处于i状态下时,导弹自主编队系统中第k种配置的参战导弹与防御能力系数为Λ(0<Λ≤1)的目标群作战的基本能力指标,ξk为衡量第k种配置的导弹在作战中的重要程度的系数,n为参战导弹的配置种类数,Tj为毁伤第j个目标平均必需命中弹数,Nj为攻击第j个目标的导弹数,Ξ的确定需要对整个导弹自主编队系统进行协同制导与控制能力的评估,是导弹自主编队综合作战效能评估的关键工作。
步骤二:协同制导与控制能力等级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导弹自主编队协同制导控制能力进行定量分析,即确定协同制导与控制能力系数,进而划分导弹自主编队协同制导控制的等级。协同制导与控制能力等级确定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1步,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对导弹自主编队协同制导控制能力进行逐层分解。
第2步,计算层次结构底层元素的组合权重。根据简易表格法,由专家填√得表,对应于各层能力的权重表格,分别计算相应的判断矩阵,并求取特征向量。
第3步,根据当前各个分系统的研究,给出各个评估内容的评估值。指标值取值范围e∈[0,10]。进而可得到导弹自主编队协同制导与控制能力的评估值,记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24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