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式车载充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22886.3 | 申请日: | 201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69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厚德;冼焕明;何凌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德尔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44001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谭一兵<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52377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车载 充电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车载充电系统,所述系统主要由充电接口、ADC模数变换模块、升压模块、MCU微控制单元、恒流恒压控制模块、放电接口组成;所述的充电接口与车载点烟器相连,汽车电瓶通过车载点烟器向充电接口提供电能;车载点烟器与ADC模数变换模块相连,ADC模数变换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MCU微控制单元的输入端口相连,ADC模数变换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升压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MCU微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升压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相连,MCU微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出端与恒流恒压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相连;升压模块的输出端与恒流恒压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恒流恒压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放电接口相连。本发明具有结构精巧、使用便利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领域,尤其是一种便携式的车载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汽车已经走入千家万户,不断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需求,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能源价格日益增长,交通状况越发拥挤,以及人们对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各种新型的交通工具也因此诞生,如:电动折叠车,平衡车,扭扭车,滑板车等这些小型的交通工具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特别是停车以及交通拥堵问题的日益严重,也促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这种健康,环保,时尚的出行方式,受益人群包括学生,上班族,甚至是代驾司机等;但是目前对于这类产品的充电方式都只能是通过家庭市电经充电器AC-DC(交流转直流)转换完成,而这种方式的局限性较大,离开市电就根本无法充电,特别是在外面时,若没电了不仅无法使用反而成为了一种累赘,给实际应用的人带来很大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携带方便、使用便利、采用直流转直流方式进行充电的便携式车载充电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系统主要由充电接口、ADC模数变换模块、升压模块、MCU微控制单元、恒流恒压控制模块、放电接口组成;所述的充电接口与车载点烟器相连,汽车电瓶通过车载点烟器向充电接口提供电能;车载点烟器与ADC模数变换模块相连,ADC模数变换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MCU微控制单元的输入端口相连,ADC模数变换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升压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MCU微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升压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相连,MCU微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出端与恒流恒压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相连;升压模块的输出端与恒流恒压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恒流恒压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放电接口相连。
进一步,所述MCU微控制单元为HT46R064单片机。
进一步,所述升压模块为UC3843AN模块。
进一步,所述恒流恒压控制模块包括恒流恒压控制芯片和LM321运算放大器;所述LM321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与升压模块相连,LM321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恒流恒压控制芯片相连,恒流恒压控制芯片的输入端与MCU微控制单元相连,恒流恒压控制芯片的输出端与放电接口相连。
进一步,所述MCU微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出端口集成MOS管,且MOS管的最大工作温度为80℃。
进一步,所述ADC模数变换模块采集输入电压、输出电压,且输入电压不低于12V。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利用点烟插座作输出进行DC-DC的升压应用,同时采用恒流恒压的充电方式,在安全性能有保障的前提下,为新型交通工具续航提供一种新的充电方式。
2、增加了MCU控制,整体功能更智能,在无负载或汽车电瓶过低时自动切断输出进入省电模式,降低了电瓶电量耗尽的风险。
3、所有的保护都设计了软件和硬件两层(包括过流保护,短路保护,过温保护等),即使软件保护失效硬件也可以起到相同保护作用,避免电路不可控。
4、输出电压根据被充电电池电压上升而调整,减少发热提升充电转换效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德尔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德尔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28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导爆索夹具
- 下一篇:充电方法、装置及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