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绝缘线管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23750.4 | 申请日: | 2017-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33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坚群;何明;薛晓明;陈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必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69/00 | 分类号: | C09D169/00;C09D7/12;H01B17/58;H01B17/62;H01B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11 | 代理人: | 刘刚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绝缘 线管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内绝缘线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管,所述金属管的内壁设有绝缘层,所述的绝缘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份:
纳米二氧化硅25~40份、聚碳酸树脂15~25份、聚氯乙烯0.2~0.6份、碳纤维0.8~1.6份、醇酸树脂2~5份、偶联剂1~3份、氧化锌0.1~0.5份、竹叶渣料4~8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绝缘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份:
纳米二氧化硅30~36份、聚碳酸树脂18~22份、聚氯乙烯0.4份、碳纤维1.2份、醇酸树脂3.5份、偶联剂2份、氧化锌0.3份、竹叶渣料6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内绝缘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二氧化硅为方解石型立方体状纳米粒子,其粒度≤50nm。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内绝缘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硼酸酯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和铝锆偶联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绝缘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偶联剂为质量比为2:3~5:1的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和铝酸酯偶联剂。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绝缘线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将聚碳酸树脂、醇酸树脂、纳米二氧化硅、竹叶渣料在用超声波发生器中充分混合3~5min,过200~250目的筛子;
2)、加入碳纤维到去离子水中,于40~50℃在900~1500r/min的速度下搅拌均匀;
3)、依次加入聚氯乙烯、偶联剂和氧化锌,升温到60℃反应1.5~2h;
4)、用布氏漏斗过滤分离,并用30℃去离子水清洗2遍,在70℃烘箱中烘干,研磨后得到内绝缘线管绝缘层材料;
5)、拉孔:使用拉刀去除金属管的焊瘤余高;
6)、去油除锈浸液:将步骤5)处理后的金属管在8%~13%盐酸中浸泡1h~2h;
7)、磷化浸液:将步骤6)处理后的金属管在磷化液中浸泡0.5h~1h;
8)、加热:将步骤7)处理后的金属管在250℃~300℃下,恒温加热0.5h;
9)、喷塑:将步骤8)处理后的热的金属管迅速安装到喷塑设备上,启动旋转,转速100rpm~150rpm,喷入步骤1)~4)制得的内绝缘线管绝缘层材料10s~15s,气压为0.2~0.3MPa,即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绝缘线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将内绝缘线管绝缘层材料研磨得到1000~2000目粉体。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绝缘线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超声波发生器的功率为1.2KW~1.5KW,时间5~15分钟,工作方式为间歇式工作,每工作30秒,暂停30秒。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绝缘线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升温到60℃反应后用恒温磁力搅拌器进行搅拌,转速为800-1200r/min,搅拌时间为各步骤时间的60-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必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必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375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