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用户识别的电子设备出门提醒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24462.0 | 申请日: | 2017-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71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3 |
发明(设计)人: | 胡渐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渐佳 |
主分类号: | G08B21/24 | 分类号: | G08B21/24;G07C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沌口***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用户 识别 电子设备 出门 提醒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用户识别的关联电子设备出门提醒系统。
背景技术
人们日常生活中,有一些需要随身携带的东西,比如钥匙、手机、钱包等,在频繁出门过程中,由于紧张匆忙,难免发生出门时忘带随身物品的情况,一时的疏忽,却带来很大的麻烦。现需要一种帮助用户同时寻找多个物品的提醒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用户识别的电子设备出门提醒系统,通过对出门用户识别,使用户出门忘记携带的随身物品发出提醒,引导用户找寻。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用户识别的电子设备出门提醒系统,包括监测装置、生物信息采集装置、提醒装置以及移动电子设备,监测装置与移动电子设备进行无线通信;其特征是在门内侧设置生物信息采集装置,采集门内用户信息;建立同一用户下电子设备ID信息列表,建立所述电子设备列表与用户信息的关联;当采集装置采集到门内用户信息,监测装置判断用户从内出门,并根据采集的生物信息识别出门用户;在用户出门过程中,如果监测装置监测到该用户列表中的电子设备处于静置状态,通过提醒装置发出提醒信息。
本发明建立同一用户下的电子设备ID信息列表,并与用户识别信息进行关联,在用户出门时,通过采集用户信息识别出门用户,根据用户信息锁定该用户电子设备列表,进而判断该列表中电子设备是否被携带出门,如果存在忘带的电子设备时,发出提醒信息,方便用户找寻,尤其是在系统有多个用户时,通过用户识别信息区分各自的电子设备,避免相互干扰,用户体验更好。
结合以下实施例,分别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系统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系统结构框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布置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布置图。
图5是一种出门电子设备监测提醒方法流程图。
图6是另一种出门电子设备监测提醒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所示的一种实施例结构框图中,包括监测装置、生物信息采集装置、语音输出装置和电子设备,监测装置包括第一微处理器、第一无线通信单元,电子设备包括第二微处理器、第二无线通信单元,监测装置和电子设备通过无线通信单元进行通信连接,并通过语音输出装置发出提醒信息。
在图2所示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框图中,在电子设备中设置提醒单元,监测装置通过电子设备控制提醒单元发出提醒信息。
电子设备包括智能钥匙、有源门禁卡、智能手机,或与机械钥匙、钱包等关联的电子终端。电子设备和监测装置之间是一种近距离无线通信,包括Wi-Fi、蓝牙、红外线、超宽带、RFID、ZigBee、NFC等,当监测装置与电子设备之间的间距处于通信范围,自动进行无线连接通信,包括电子设备向监测装置发送加密信息,监测装置对加密信息进行匹配验证等过程。
电子设备还可以是智能手机,通过手机中应用程序,控制处于监测范围的手机通过蓝牙与监测装置进行信息传递。
本发明通过生物信息采集装置采集用户生物信息,根据生物识别技术进行个人身份认定,生物识别技术是把一个现场采集到的生物信息与一个己经登记的生物进行比对,通过特征匹配来确认身份。所述用户生物信息包括指纹信息、虹膜信息、人脸信息、静脉信息等,所述生物信息采集装置包括指纹识别仪、虹膜识别仪、人脸识别仪、静脉识别仪等。
在门内侧设置生物信息采集装置,使其采集到站在门口开门的门内用户信息,发送监测装置,监测装置根据门内采集装置采集的门内用户信息判断用户从内出门,比如在内侧门把手上设置指纹识别仪,当用户从内开门时,通过指纹识别仪采集用户指纹信息,识别开门用户,并发送监测装置。
进一步,可以在门内生物信息采集装置上设置LED灯或蜂鸣器等,当门打开,LED灯进行灯光闪烁,或同时蜂鸣器发出提示音,吸引用户注意,便于采集出门用户的脸部信息,比如采集用户的虹膜、人脸信息等。
进一步,在系统中设置门测装置,检测门的开关状态,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把检测信息发送监测装置;监测装置根据开门时采集的门内用户信息判断用户出门,如图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渐佳,未经胡渐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44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