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24511.0 | 申请日: | 2017-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90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松;杨杰;罗文君;陈伟;叶务占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0 | 分类号: | F24F1/00;F24F1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煦润律师事务所11522 | 代理人: | 勾昌羽 |
地址: | 51907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通过排出热风或冷风与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使室内空气参数达到要求。现有的空调器包括出风面板,出风面板上设有出风口。其中,出风面板可以受驱动来回摆动,以实现扫风。然而,由于出风面板的体积较大,并且其对零件的变形要求较高,导致出风面板的加工难度较大,成本较高。
另外,出风面板上从出风口吹出的风“不自然”、“太硬”、“太冷”或“太热”,使用户体验舒适性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主要目的在于降低空调器的成本,且使空调器的出风较为自然柔和,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
支撑骨架,其上设有出风口;
导风板,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
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导风板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能驱动所述导风板转动以进行扫风;
面板,设置在所述支撑骨架之外,所述面板上具有微孔区域,所述微孔区域开设有多个出风微孔,所述出风微孔用于与所述支撑骨架上的出风口配合进行出风。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在前述的空调器中,可选的,所述导风板竖向设置,所述导风板的上下两端均通过枢轴枢接在所述出风口的内壁上,以受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左右摆动进行扫风。
在前述的空调器中,可选的,所述导风板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依次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一个导风板连接,以驱动所述一个导风板转动;
其中,各所述导风板通过连杆连接,以使所述一个导风板转动时能通过所述连杆带动其它导风板一起转动。
在前述的空调器中,可选的,当所述导风板竖向设置时,各所述导风板在靠近竖向方向的同一侧均设有连接孔,各所述导风板在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导风板的所述一侧之间的壁厚部分形成有竖向连接轴;
所述连杆包括第一侧,所述连杆上设有至少两个轴孔,各所述轴孔靠近所述第一侧,且在所述第一侧上均具有断口;
其中,各所述连接轴与所述轴孔一一对应,各所述连接轴经由所述断口可转动地卡入相应的轴孔内,以使所述连杆能通过所述连接轴带动相应的导风板转动。
在前述的空调器中,可选的,所述面板可相对所述支撑骨架活动,以运动至第一位置时通过所述微孔区域遮挡所述出风口,和运动至第二位置时打开所述出风口。
在前述的空调器中,可选的,所述支撑骨架和所述面板均为弧形板,且同轴设置;
所述面板通过相对其轴线转动,以运动至所述的第一位置和所述的第二位置。
在前述的空调器中,可选的,空调器还包括:
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面板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面板运动至所述的第一位置和所述的第二位置。
在前述的空调器中,可选的,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通过齿轮和齿条与所述面板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齿轮连接,以驱动所述齿轮转动;
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以带动所述齿条运动;
所述齿条与所述面板连接,以带动所述面板运动至所述的第一位置和所述的第二位置。
在前述的空调器中,可选的,空调器还包括装饰面板,所述装饰面板设置在所述面板之外,使所述面板位于所述装饰面板与所述支撑骨架之间;
所述装饰面板上具有开口;
所述出风口和所述出风微孔均通过所述开口出风。
在前述的空调器中,可选的,当所述面板可相对所述支撑骨架活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所述装饰面板与所述支撑骨架两者保持相对固定,其中,
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面板的微孔区域位于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开口之间,以通过所述微孔区域遮挡所述出风口,且所述微孔区域从所述开口暴露于外;
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出风口从所述开口暴露于外,且所述面板被所述装饰面板遮挡。
在前述的空调器中,可选的,每个所述出风微孔的孔径为1mm至10mm。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空调器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45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