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脂滴或脂肪体通过MLDSR蛋白参与的转录调控的发现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24594.3 | 申请日: | 2017-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95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刘平生;张聪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K14/195 | 分类号: | C07K14/195;C12N15/31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白艳 |
地址: | 10010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脂肪体 通过 mldsr 蛋白 参与 转录 调控 发现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脂滴或脂肪体通过MLDSR蛋白参与的转录调控的发现及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MLDSR蛋白,其为如下a)或b)或c)的蛋白质:a)氨基酸序列是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b)在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的N端和/或C端连接标签得到的融合蛋白质;c)将序列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得到的具有相同功能的蛋白质。通过实验证明:MLDSR蛋白可调控MLDS基因的转录水平,其高浓度抑制MLDS基因表达、低浓度诱导MLDS基因表达,同时脂滴或脂肪体会通过调节溶液或胞质中的MLDSR蛋白浓度间接参与基因的转录调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脂滴或脂肪体通过MLDSR蛋白参与的转录调控的发现及应用。
背景技术
脂滴是一种分布广泛的细胞器,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都存在。脂滴是一种具有存储、新陈代谢、物质转运和信号转导等功能的细胞器。在不同的物种及其细胞中,脂滴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脂滴的动态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除了在人类健康和食品质量中起着重要作用之外,微生物中脂滴的三酰基甘油是开发生物柴油的主要来源之一。能源的短缺及环境的污染要求人们尽快开发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由于微生物能量转化效率较高,因此利用微生物产能尤其是生物柴油的开发变得极其重要。
由于脂滴存在于从人到细菌的各个物种中,以及脂滴常驻蛋白具有很强的保守特性,因此,脂滴可能是最早进化出来的细胞器,对于基本生命过程是至关重要的。脂滴的单层磷脂膜可以提供一种不同于其他细胞膜结构的独特膜质环境。这种特殊的化学和物理环境可以提高某些细胞过程的特异性和效率。
为了进一步确定细菌中脂滴的功能,我们实验室已经对目前发现的含有脂滴及甘油三酯较多的两种菌株Rhodococcus jostii RHA1(RHA1)和Rhodococcus opacus PD630(PD630)的脂滴蛋白质组进行鉴定分析,发现了一种能改变脂滴大小的、主要的脂滴蛋白,并将其命名为microoganism lipid droplet small(MLDS)。同时也发现在这些蛋白脂组数据中,很多转录调控因子富集在脂滴组分中。(Ding等人,2012年Identification of themajor functional proteins of prokaryotic lipid droplets.和陈等人,2014年,Integrated omics study delineates the dynamics of lipid droplets inRhodococcus opacus PD630。)由此,我们推测脂滴可能会通过这些转录调控因子来参与转录调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蛋白质。
本发明提供的蛋白质是如下a)或b)或c)的蛋白质,将其命名为MLDSR蛋白质:
a)氨基酸序列是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
b)在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的N端和/或C端连接标签得到的融合蛋白质;
c)将序列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得到的具有相同功能的蛋白质。
其中,序列2由16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为了使a)中的蛋白质便于纯化,可在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的氨基末端或羧基末端连接上如表1所示的标签。
表1、标签的序列
上述c)中的蛋白质,所述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为不超过10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
上述c)中的蛋白质可人工合成,也可先合成其编码基因,再进行生物表达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45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