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车桥耦合系统的桥梁损伤诊断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710025206.3 | 申请日: | 2017-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022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阳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5/00 | 分类号: | G01M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0219 | 代理人: | 高姜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耦合 系统 桥梁 损伤 诊断 方法 | ||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桥梁工程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车桥耦合系统的桥梁损伤诊断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国家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越来越重视。桥梁结构作为连接交通工程的“咽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桥梁结构作为“生命线”工程中的重要一环,对正常的交通运输以及防灾救灾至关重要,因此对其安全性、耐久性与正常使用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一方面,在桥梁结构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材料的不均匀性和施工精度等问题,会使得实际结构的动力特性和设计预想存在偏差;另一方面,在桥梁的运营过程中,会受到地震、强风、车辆超载等因素的影响,加上材料自身性能的不断退化、老化,结构构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如果这些损伤未被及时发现并修复,那么随着损伤积累,结构的正常使用就会受到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引起结构的断裂、倒塌,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所以,在桥梁结构等工程项目中,无论施工阶段,还是运营服役阶段,都需要对其定期检测,了解结构的性态,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实现结构的健康监测。
近些年来,国内外发生的一些工程事故,更进一步说明了对结构进行损伤检测的必要性。除去可能存在的设计不当、施工质量问题外,有很大部分的原因在于其桥梁在服役阶段,并无及时的检测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而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但现行的检测工作往往需要监测人员定期对桥梁进行检测,且这种人工检测工作往往具有盲目性,工作量巨大;或者在桥梁结构上安装传感器,通过采集信号对桥梁状态进行评定,这样需要大量传感器布置,且面临着海量的数据处理工作,极大地耗费了人力物力。所以急需一种可以快速、有效、经济的方法对桥梁的动力特性进行测定,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桥梁是否损伤、哪里损伤、损伤多少进行评定,来指导、协助桥梁的检测维护人员尽早发现桥梁病害,制定养护方案。
间接量测法是利用采集通过桥面的测试车辆的振动响应,再通过适当的数学转换程序,即可分析出桥梁的动态特性的方法,相对于传统的直接量测法,间接量测法具有更安全、更便捷、更经济等优势。但间接量测法在实际工程的应用中,许多因素如路面粗糙度、车桥阻尼等的影响都难以解决,严重制约了间接量测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基于车桥耦合系统的桥梁损伤诊断方法,作为桥梁常规检测方法,具有安全经济、方便便捷等特点,能够简便、高效且高精度地检测桥梁损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车桥耦合系统的桥梁损伤诊断方法,包括:车桥耦合系统信号采集子系统,其利用两辆检测车分别从桥梁不同位置出发通过桥梁,并采集检测车的竖向加速度信号;进一步,所述两辆移动小车,车体质量、车体竖向刚度以及车辆阻尼的比值需保证相同;信号数据处理子系统,对检测车采集的实测信号进行处理,最终得到桥梁各节点的反演刚度结果;损伤判断子系统,通过数据处理后得到的桥梁各节点反演刚度结果,判断桥梁各节点是否存在损伤,从而达到损伤诊断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52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