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性高分子改性乳化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26147.1 | 申请日: | 2017-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012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曹东伟;季节;张艳君;许鹰;张海燕;夏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路高科(北京)公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7/24 | 分类号: | E01C7/24;C08L95/00;C08L6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 |
地址: | 10008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性乳化沥青 水性高分子 预处理 混凝土表面 混凝土路 基层路面 养生 混凝土 施工 废气排放量 混凝土摊铺 质量百分比 表面湿润 材料形成 常规路面 低温性能 高温性能 固化成型 覆盖层 耗能 矿料 碾压 摊铺 铺设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性高分子改性乳化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1)基层路面的预处理;(2)水性高分子改性乳化沥青混凝土的拌合;所述水性高分子改性乳化沥青混凝土中含有质量百分比2~35%的水性高分子改性乳化沥青,余量为矿料;(3)将经拌合的水性高分子改性乳化沥青混凝土摊铺于经预处理的基层路面;在摊铺后的混凝土表面铺设表面湿润的覆盖层,进行前期养生;(4)将经所述前期养生后的混凝土表面进行碾压后,固化成型。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有效的解决了常规路面热拌材料施工中温度控制难,废气排放量大、耗能大的问题;提高了冷拌材料的强度,高温性能,低温性能等各项指标;弥补了一般冷拌材料形成强度过慢的不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路面施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水性高分子改性乳化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热拌沥青路面技术是国内外沥青路面建设的主要铺面技术,但随着全球节能减排需求日益迫切,热拌沥青路面技术在生产和施工中存在的能耗高、排放大、污染重等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冷拌沥青路面技术是一种相对比较节能环保的技术,但是以往的冷拌沥青路面技术不仅难以达到高等级路面结构层的各项指标,而且形成强度时间长,大大降低了冷拌冷铺路面的施工效率。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水性高分子材料与乳化沥青的相容性问题已经得到解决,通过水性高分子材料对乳化沥青的改性,极大提高了冷拌路面的整体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水性高分子改性乳化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常规路面热拌材料施工中温度控制难,废气排放量大、耗能大的问题,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同时提高冷拌材料的强度,高温性能,低温性能等各项指标,弥补一般冷拌材料形成强度过慢的不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性高分子改性乳化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方法,包括:基层路面处理;水性高分子改性乳化沥青混凝土的拌合;摊铺及前期养生;碾压及固化成型。
具体而言,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基层路面的预处理;
(2)水性高分子改性乳化沥青混凝土的拌合;所述水性高分子改性乳化沥青混凝土中含有质量百分比2~35%、优选为4~20%的水性高分子改性乳化沥青,余量为包括集料和矿粉的矿料;
(3)将经步骤(2)拌合的水性高分子改性乳化沥青混凝土摊铺于经步骤(1)预处理的基层路面;在摊铺后的混凝土表面铺设表面湿润的覆盖层,进行前期养生;
(4)将经所述前期养生后的混凝土表面进行碾压后,固化成型。
本发明所述水性高分子改性乳化沥青由水、水性高分子改性剂和乳化沥青混合而成;优选所述水性高分子改性剂和乳化沥青的重量比为1~8:9~2;所述水性高分子改性乳化沥青中水占的比例为0.1~0.5。
其中,所述水性高分子改性剂为单组份或双组份;所述双组份的水性高分子改性剂由水性树脂和固化剂组成。所述水性树脂包括水性环氧树脂、水性聚氨酯、水性丙烯酸树脂、水性酚醛树脂;所述固化剂包括乙烯基三胺、氨乙基哌嗪、间苯二胺或二氨基二苯基甲烷。所述乳化沥青固含量为30%-70%。
本发明所述水性高分子改性剂中,各组分的用量由水性高分子材料的参数确定。水的用量与单组份或者双组份中的含量有关。若单组份(或者双组份中占比例较大的组份)水性高分子材料的含水率超过50%,水的用量为单组份(或者双组份较粘稠的组份)高分子材料改性剂质量的1-2倍;若单组份(或者双组份中占比例较大的组份)水性高分子材料的含水率超不过50%,水的用量为单组份(或者双组份较粘稠的组份)高分子材料改性剂质量的1.5-3倍。所述拌合过程中,若集料的含水率小于2%,则需要在集料表面先喷水润湿,否则不需要此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路高科(北京)公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建筑大学,未经中路高科(北京)公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61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