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UV雨滴玻璃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27045.1 | 申请日: | 2017-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763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5 |
发明(设计)人: | 王爱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鸿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4C5/00 | 分类号: | B44C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郑汉康 |
地址: | 322000 浙江省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uv 雨滴 玻璃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玻璃生产工艺,尤其是一种UV雨滴玻璃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公知的玻璃多是透明状,为了使玻璃具有装饰效果,一般会在在玻璃表面形成装饰纹路,但是这种纹路多是线条形或者磨砂形。
自然界中,当雨滴落在玻璃或荷叶上时就会形成一个个晶莹透亮,富有立体感的小水珠,UV固化水珠效果油墨就是模拟这一自然现象而发明的特殊效果油墨,包括UV固化水珠底油和UV固化水珠面油,当水珠底油与水珠面油的表面张力差异足够大时,液体的水珠面油就会在水珠底油固化膜表面收缩形成小水珠。属于美术油墨范畴,具有很强的艺术装饰效果。
如果能将雨滴水珠效果印刷在玻璃表面,玻璃就会产生较强的艺术装饰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玻璃装饰多是在玻璃表面形成线条或者磨砂式装饰,装饰艺术性较差的缺陷,提供一种UV雨滴玻璃生产工艺,使得玻璃表面形成雨珠水滴状,具有较强的艺术装饰效果。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UV雨滴玻璃生产工艺,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在玻璃表面印刷并固化UV收缩油形成雨滴底油;第二步:在雨滴底油表面印刷并固化UV 雨珠光油。UV雨珠光油印刷在固化的UV收缩油表面经固化后会形成雨珠水滴状,具有较强的艺术装饰效果;在印刷UV雨珠光油的时候与电镀膜工艺相结合,使得雨珠具有了金属质感,使得透明的雨珠变成了“金属颗粒”,艺术效果更佳。
作为优选,UV收缩油和UV雨珠光油在印刷固化前均需添加提高附着牢度、耐水性和均匀性的添加剂,添加剂为21#添加剂,添加质量比为1.8-2.2%。
作为优选,添加剂添加时需要不断混合搅拌,2-3分钟时间内搅拌至少200次;搅拌完成后需在24小时内使用完;添加前,UV雨珠光油需在25℃的温度下贮存大于等于6个月,黏度在4000-4500CPS。
作为优选,印刷UV收缩油时采用300目以上的丝网印刷,印刷UV雨珠光油时采用100-150目的丝网印刷。
作为优选,UV收缩油印刷后先进性红外预热,预热温度为80-120℃,预热时玻璃板进入到UV光固机,玻璃板经过预热的速度为2.0-3.0米/分钟。
作为优选,UV雨珠光油印刷后进行红外预热,预热温度为100-150℃,预热时玻璃板进入到UV光固机,玻璃板经过预热的速度为1.0-2.0米/分钟。
作为优选,印刷之前,需对玻璃表面进行清洗可,并烘干;UV雨珠光油印刷固化后需进行烘烤干燥。
作为优选,烘烤时间为2-5分钟,烘烤温度为100-120℃。
作为优选,UV收缩油和UV雨珠光油印刷时采用避光印刷,刷板共来回三次进行印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UV雨珠光油印刷在固化的UV收缩油表面经固化后会形成雨珠水滴状,具有较强的艺术装饰效果;在印刷UV雨珠光油的时候与电镀膜工艺相结合,使得雨珠具有了金属质感,使得透明的雨珠变成了“金属颗粒”,艺术效果更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一种UV雨滴玻璃生产工艺,第一步:对玻璃进行清洗,清洗后进行烘干。
第二步:调配油墨,选用UV收缩油和25℃的温度下贮存等于6个月、黏度在4000CPS的UV雨珠光油, UV收缩油和UV雨珠光油添加提高附着牢度、耐水性和均匀性的添加剂,添加剂为21#添加剂,添加质量比为2%,添加时需要不断混合搅拌,2分钟时间内搅拌200次。
第三步:印刷,采用300目以上的丝网印刷方式在玻璃表面印刷UV收缩油形成,印刷后先进性红外预热,预热温度为100℃,预热时玻璃板进入到UV光固机,玻璃板经过预热的速度为2.0米/分钟,预热后进行固化形成底油;接着采用采用120目的丝网印刷方式在底油表面进行印刷,印刷后进行红外预热,预热温度为120℃,预热时玻璃板进入到UV光固机,玻璃板经过预热的速度为1.0米/分钟,预热后进行固化。
第四步:烘烤,UV雨珠光油印刷固化后需进行烘烤干燥。烘烤时间为35分钟,烘烤温度为120℃,得到UV雨滴玻璃成品。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种较佳方案,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鸿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华鸿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70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3D打印人造纤维板饰面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纯银框架的规范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