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尖孢镰刀菌株及其在制备3β,7α,15α-三羟基雄甾-5-烯-17-酮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27452.2 | 申请日: | 2017-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11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单丽红;刘宏民;姜冬冬;赵沙沙;乔星;张璐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P33/12;C12P33/06;C12R1/77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时立新 |
地址: | 450001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镰刀 菌株 及其 制备 15 羟基 17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具有立体选择性羟化酶活性的尖孢镰刀菌株(Fusarium oxysporum LZ0202),已于2013年3月20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7276,属于生物催化技术领域。该菌株能对去氢表雄酮的7α,15α位置进行羟基化。通过尖孢镰刀菌对去氢表雄酮进行微生物转化得到7α,15α‑二羟基雄烯醇酮,转化率为69.1%以上,该化合物是合成第四代口服避孕药屈螺酮的重要中间体,其收率决定着终产物屈螺酮的总收率。对有效地利用宝贵的皂素资源,开发高端激素药物,促进我国皮质激素制药工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菌株、其培养方法及其在甾体生物转化上的应用,尤其涉及一株具有立体选择性羟化去氢表雄酮(Dihydroepiandroe,DHEA)的霉菌及优化后的转化培养基组成和转化条件,属于生物催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屈螺酮(Drospirenone)具有孕激素活性,同时又具有抗雄性激素的作用,主要用于女性口服避孕药和激素替代治疗药物。屈螺酮作为目前最好的第四代口服避孕药物之一,其具有的抗盐皮质激素活性可减少体液潴留,这使其在表现出良好避孕效果的同时,还具有降血压,降低体重等优点。并且调查表明,使用屈螺酮还有改善皮肤问题、缓解女性经前期综合症(PMS)、预防妇女骨质疏松等作用。目前,屈螺酮的复方口服避孕药Yasmin(优思明)已经在多个国家上市,是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口服避孕药物。
屈螺酮的合成方法有多种,可分为有微生物参与的合成路线及无微生物参与的纯化学路线两类,有微生物参与的路线无论在立体选择性方面还是总收率方面均明显优于纯化学路线,其中以3β,7α,15α‐三羟基雄甾‐5‐烯‐17‐酮作为中间体的路线总收率较佳。3β,7α,15α‐三羟基雄甾‐5‐烯‐17‐酮用化学合成法难以得到,利用微生物转化法则具有很大优势。
甾体微生物转化反应是利用微生物的酶对甾体底物的某一部位进行特定的化学反应来获得一定的产物,其在甾体药物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常常被用于某些甾体激素类药物中间体的合成。与化学方法相比,甾体微生物转化反应具有立体专一性强,收率高,副产物少,反应条件温和及价格低廉等优点。
本发明筛选到一株对去氢表雄酮具有羟基化作用的霉菌,目前国内外均未见其用于转化DHEA获得3β,7α,15α‐三羟基雄甾‐5‐烯‐17‐酮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提供一株尖孢镰刀菌株,将其用于3β,7α,15α‐三羟基雄甾‐5‐烯‐17‐酮的制备,在3β,7α,15α‐三羟基雄甾‐5‐烯‐17‐酮制备过程中实现步骤简单、成本低廉、环境友好、产率高等优势;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利用该菌株制备3β,7α,15α‐三羟基雄甾‐5‐烯‐17‐酮的方法。
为达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菌株为一株尖孢镰刀菌株(Fusarium oxysporum LZ0202),该菌株已于2013年3月5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No.7276。该菌株能产生具有立体选择性的羟化酶,其特征在于可在去氢表雄酮的7α,15α等位置选择性地进行羟基化。
该菌株形态特征:在酵母膏蛋白胨培养基上,菌落呈突起絮状,高3‐5mm,菌落呈粉白色或浅粉色。显微镜下可见小型分生孢子着生于单生瓶梗上,常在瓶梗顶端聚成球团,单胞,卵形;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少许弯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74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株有效防治黄瓜枯萎病的青霉菌
- 下一篇:一株黑附球菌FXZ2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