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讯号传输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27892.8 | 申请日: | 2017-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543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郑齐轩;黄扬智;沈祺凯;林晋毅;李柏叡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1/02 | 分类号: | H05K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讯号 传输 电路 | ||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讯号传输电路,其包括一连接单元包括一第一连接部及一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的两端分别连接一第一阻抗组件及一第二阻抗组件,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部而另一端为一接地端;一第一讯号传输单元包括一第一金属导体及一第二金属导体,一第二讯号传输单元包括一第三金属导体及一第四金属导体,第一金属导体及第二金属导体经由一第五金属导体连接第一阻抗组件,第三金属导体及第四金属导体经由一第六金属导体连接第二阻抗组件,藉此,本发明所提出的讯号传输电路将有效抑制共模噪声,降低电磁干扰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讯号传输电路,尤指一种用以传输差模讯号的讯号传输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字电路的操作速度及频率频率越来越高,使得差模传输被广泛地应用在高速数字讯号传输上。差模传输线电路具有高抗噪声、低电磁辐射及低串音效应的特性,其在数字讯号传输上扮演重要的角色。然而,在实际高速电路应用中,差模传输线电路往往会出现一些非理想的电路结构,例如:非对称性电路布线、讯号走线转弯、开槽孔的存在。非理想的电路结构将会使得部分的差模讯号是被转换成共模讯号,以致产生电磁干扰的问题。
以往为了解决电磁干扰的问题,最常使用铁磁性材料的方式来进行抑制,其利用电磁材料的高电感特性抑制电磁干扰生,但,此方式只能工作在低频范围内,且结构太大不易应用在高速数字电路上。
有鉴于此,本发明将提供一种创新的讯号传输电路,其讯号传输电路能够有效地抑制电磁干扰,以提升通讯系统中差模讯号传输质量,将会是本发明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讯号传输电路,其电路包括一连接单元、一第一讯号传输单元及一第二讯号传输单元,连接单元的水平两侧分别通过一连接用的金属导体及一阻抗组件而连接第一讯号传输单元及第二讯号传输单元,在此,本发明讯号传输电路的架构将有效抑制共模噪声所引发的电磁干扰。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讯号传输电路,其第一讯号传输单元及第二讯号传输单元的金属导体可以设计为一长条形、一螺旋形或一蛇形状。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讯号传输电路,其第一讯号传输单元及第二讯号传输单元进一步连接有一或多组附加的金属导体,使得讯号传输电路在多个特定频率下形成多个对应的传输零点,以抑制多个特定频带的共模噪声。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讯号传输电路,其电路架构将以多层的金属层进行实现。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讯号传输电路,包括:一连接单元,包括有一第一连接部及一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的两端分别连接一第一阻抗组件及一第二阻抗组件,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部而另一端为一接地端;一第一讯号传输单元,包括一第一金属导体及一第二金属导体,第一金属导体的一端为一第一讯号输入端,第二金属导体的一端为一第一讯号输出端;及一第二讯号传输单元,包括一第三金属导体及一第四金属导体,第三金属导体的一端为一第二讯号输入端,第四金属导体的一端为一第二讯号输出端,其中第一金属导体的另一端及第二金属导体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一第五金属导体且经由第五金属导体连接第一阻抗组件,而第三金属导体的另一端及第四金属导体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一第六金属导体且经由第六金属导体连接第二阻抗组件。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其中第一阻抗组件及第二阻抗组件分别包括有至少一电容性组件。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其中电容性组件为一外接式电容或一制作在一电路板上的内嵌式电容。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其中第一金属导体、第二金属导体、第三金属导体、第四金属导体、第五金属导体、第六金属导体、第一阻抗组件及第二阻抗组件以连接单元为中心为基准对称设置在连接单元的两侧。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其中第一金属导体、第二金属导体、第三金属导体及第四金属导体分别为一蛇形状的金属导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78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动管道换向器及气动物流输送系统
- 下一篇:一种低压粉体连续输送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