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标准煤岩样品压裂过程震电磁效应同步监测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27944.1 | 申请日: | 2017-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139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伟;刘盛东;李世宁;焦国超;李继伟;任云;王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G01N3/06;G01N27/60;G01N27/72;G01N29/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标准煤 样品 过程 电磁 效应 同步 监测 装置 方法 | ||
1.一种标准煤岩样品压裂过程震电磁效应同步监测装置,包括设置在压力机底盘(3)上并将标准煤岩样品(4)完全包裹住的监测夹具骨架(14)和高频数据采集监控主机(7)两大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装置夹具(5)包括设置在标准煤岩样品(4)上下的标准煤岩样品底座(2),标准煤岩样品底座(2)通过压力机底盘(3)将标准煤岩样品(4)夹住,标准煤岩样品底座(2)侧面设置有监测夹具底座(1),监测夹具底座(1)上设置有监测夹具骨架(14),监测夹具骨架(14)内侧上设有多个与标准煤岩样品侧壁面紧贴的震动传感器(8)、电法电极(9)和磁法线圈(10),所述震动传感器(8)、电法电极(9)和磁法线圈(10)分别通过通讯线缆(6)与监控主机(7)相连接,标准煤岩样品(4)上还设有多个可控源变频激震器,开启可控源变频激震器后利用震动传感器(8)捕捉煤岩变形破坏产生的震动信号,电法电极(9)捕捉煤岩变形破坏产生的自然电场电位差,磁法线圈(10)捕捉煤岩变形破坏产生的瞬变磁场强度,并向监控主机(7)发送采集到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准煤岩样品压裂过程震电磁效应同步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在监测夹具骨架(14)上与标准煤岩样品(4)接触的多个震动传感器(8)为12个,按每层4个共3层的正交对称方式布置,相邻两层震动传感器的间距相同,震动传感器采用单分量或三分量,速度型或加速度型,每组震动传感器(8)的间距相等,分别在柱状的标准煤岩样品(4)侧面的四周分组设置,每组震动传感器(8)从标准煤岩样品(4)侧面的顶部开始设置,直至设置到标准煤岩样品(4)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准煤岩样品压裂过程震电磁效应同步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夹具骨架(14)上的可控源变频激震器有12个,按每层4个共3层的正交对称方式布置,与震动传感器位置紧邻,与标准煤岩样品外壁的弹性预留空间不大于1.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准煤岩样品压裂过程震电磁效应同步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夹具骨架(14)上的电法电极(9)数量共32个,按每层4个共8层的正交对称方式布置,相邻两层电法电极(9)的间距相同,电法电极(9)采用优质铜棒,端头直径不大于3mm,其中两个最远距离的电法电极(9)作为B/N电极使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准煤岩样品压裂过程震电磁效应同步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夹具内的磁法线圈(10)分为轴向线圈(10)和环向线圈(11)两种类型;其中轴向线圈(10)数量为4个,每个轴向线圈(10)以柱面形式绕线,对应圆心角为90°,四个轴向线圈(10)搭接可组成一个内部直径为50mm的正圆柱筒;环向线圈(11)数量为6个,正圆形绕线,以标准煤岩样品(2)的中心点在轴向上对称分布,每侧设置3个,环向磁法线圈(11)直径不小于68mm,两种磁法线圈(11)的有效监测面积均不小于3m2,其中环向磁法线圈完全嵌入监测夹具骨架(14)种,由于轴向磁法线圈需要随煤岩样品环向变形而滑动,每个磁法线圈均依靠两个顶杆支撑在监测夹具骨架(14)内进,从而确保轴向磁法线圈能在装置骨架环内沿径向平稳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标准煤岩样品压裂过程震电磁效应同步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夹具内的震动传感器(8)和电法电极(9)均使用顶杆进行支撑,并实现与标准煤岩样品直接接触的效果;环向磁法线圈嵌于骨架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准煤岩样品压裂过程震电磁效应同步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主机(7)为高性能的台式电脑或手提式电脑,监控主机(7)与监测夹具之间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794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