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装有卷簧缓冲力矩波动的脚踏车轮盘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29727.6 | 申请日: | 2017-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31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崔朔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朔平 |
主分类号: | B62M21/00 | 分类号: | B62M21/00;B62M1/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6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卷簧 脚踏车轮盘 缓冲 传动模式 力矩波动 轮盘机构 脚踏车 车辆运行 传动线路 动态吸收 脚部施力 人力驱动 输出 动力源 滑动栓 缓冲脚 脚踏力 可改变 脉冲式 回弹 棘爪 离合 踏力 柔和 释放 | ||
一种装有卷簧缓冲力矩波动的脚踏车轮盘机构,适用于人力驱动的脚踏车,能够利用安装其内部的卷簧,动态吸收、释放输入的能量,用来缓冲脚踏力输入的波动,从而把输入的脉冲式脚踏力变成相对平稳的力输出,也使得脚部施力柔和,车辆运行平稳。轮盘机构内部设有棘爪,阻止卷簧回弹。脚踏车轮盘机构还设有离合滑动栓,可改变传动线路,切换缓冲传动模式和普通传动模式。本轮盘机构也适用于动力源输出不稳定的传动机构。
技术领域
在机器应用中,各种动力源的输出均有不稳定的现象,尤其是使用人力驱动的脚踏车,输出力矩的波动更明显。降低动力源力矩输出的波动是机械传动过程需要不断改进的技术。
背景技术
现在广泛使用的人力驱动脚踏车,均是通过脚踏板、脚踏拐驱动轮盘然后带动车轮运行,由于人体施力大小的变化、脚踏拐旋转时力臂长短的变化,必然带来力矩输出的波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脚踏车轮盘机构,在传动过程中通过卷簧吸收大力矩输入时的部分能量,然后,在输入力矩小的时候再释放出来,做为驱动力矩的补充,使驱动过程平稳,减小波动。
本发明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脚踏板、脚踏拐、转动栓;二是储能盒,储能盒由内筒、卷簧、外筒三部分组成,卷簧围在内筒外与外筒接合;三是单向离合,通过单向离合器把储能盒外筒和轮盘连接。
为实现力矩输出过程平稳、减小波动的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所述的脚踏车轮盘机构通过脚踏板、脚踏拐、转动栓将源动力矩输入给储能盒内的卷簧,通过卷簧的吸收、释放,再通过单向离合器将力矩平稳的输出给轮盘,驱动车轮。
本发明方案还包括:一是储能盒的内筒上设有棘爪,阻止内筒反向转动,避免机械能反向释放。二是脚踏拐上还设有离合滑动栓,离合滑动栓离开时上述的卷簧发挥作用,缓冲力矩,使力矩平稳输出;离合滑动栓接合时,则传动过程屏蔽掉了卷簧的作用,传动过程与普通自行车轮盘作用相同。
这种发明的优点在于:1、本脚踏车轮盘机构可以通过内设的储能盒卷簧,缓冲输入力矩的大小变化,减小波动,使输出力矩平稳。2、本脚踏车轮盘机构的脚踏拐上设有离合滑动栓,用来保留普通自行车轮盘的功能,因此有两种传动模式选择。
附图说明:
图1是内筒、卷簧、外筒的结构图,图2主要显示两个传动模式的传动线路,图3是本发明的整体图。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设置了离合滑动栓3,用来实现两种传动模式的转换。
一是用卷簧缓冲力矩波动模式:在离合滑动栓3离开状态时,踏动脚踏板1,带动脚踏拐2、转动栓10、同心轴承20的第二圈11转动,储能盒内筒12转动,卷簧14发生形变,通过卷簧14驱动储能盒外筒6,由于外筒6的转动开启了楔块7,带动单向离合器外环8、轮盘9转动。由于传动过程中有卷簧14的作用,吸收了大力矩输入时的部分能量,在小力矩输入时释放能量作为补充输出,起到了缓冲的作用,也使得人力脚踏时感觉柔和。内筒12上设有棘爪13,与空心中轴17上的棘爪槽16配合,阻止内筒12反转,保证力矩输入过程稳定。
二是普通自行车轮盘模式:在离合滑动栓3接合状态时,踏动脚踏板1,带动脚踏拐2、离合滑动栓3、拨动同心轴承20的第三圈5上的凸柱4,使外筒6转动开启楔块7,带动单向离合器外环8、轮盘9转动。这个传动过程屏蔽了卷簧的作用,与普通自行车轮盘作用相同。
该脚踏车轮盘机构固定在机架19上,空心中轴17与机架19固定连接,同时,空心中轴17的另一侧通过同心轴承20的第四圈15与机架19连接,轮盘通过轴承21与空心中轴17连接,同心轴承20固定在空心中轴17上,而两侧的脚踏板1、脚踏拐2用内轴22连接,再通过轴承18与空心中轴17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朔平,未经崔朔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97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