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净化农田水的便携式农药截留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30086.6 | 申请日: | 201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56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饶磊;王沛芳;郭翔;王超;钱进;侯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58 | 分类号: | C02F1/58;C02F9/04;C02F101/3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净化 农田 便携式 农药 截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净化农田水的便携式农药截留器,包括截流器(21)和药芯(4),截流器(21)上开设一凹槽,凹槽上开设若干个漏水孔(20);截流器(21)上开设一开口,开口连通凹槽,药芯(4)位于开口、若干个漏水孔(20)之间;还包括若干个用于控制若干个漏水孔(20)开合的间歇式启闭控制装置,在若干个漏水孔(20)上方均分别固定设置一间歇式启闭控制装置。本发明安装于所有农田的退水口处,可有效的对每块农田中排出的含农药污水进行截留净化处理,防止高浓度农药污水进入到排水沟渠中,这种分布式源头净化方法有效的降低了单台装置的处理负荷,相对于集中式处理法具有更高的净化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净化农田水的便携式农药截留器,属于农田面源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近代农业生产中,为了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控制、影响植物和有害生物代谢、生长、发育、繁殖过程而大面积的施用各种类型的农业。在我国农药主要是用于防治病虫以及调节植物生长、除草等目的,每年农药使用量约8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农药生产总量从1990年起一直名列世界第二位。农药的施用会带来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正确且适量地使用农药可对农作物增产,控制农作物病、虫、草危害,促进产品高产优质,从而保证农业丰产丰收。另一方面农药的残留有会给土壤、水源以及生物体造成长期的、不可逆转的损害,目前我国的农药污染状况已经相当严峻。
农药通常不是单一的一种化合物,成分复杂多变,但一般都包含在生物碱、糖苷、有毒蛋白质、挥发性香精油、单宁、树脂、有机酸、酯、酮、萜等各类物质中。国际上对农药的施用、保存及后续处理方法有着明确的规定,据统计,目前人体摄入的硝酸盐有81.2%来自受污染的蔬菜,而硝酸盐是国内外公认的三大致癌物亚硝胺的前体物,同时城市垃圾、污水和化学磷肥中的汞、砷、铅、镉等重金属元素也是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重要的致癌因子,有机氯农药在人体脂肪中蓄积,诱导肝脏的酶类,是肝硬化肿大原因之一。
农业生产中农药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农作物表面未被作物吸收的有机农药通过降雨或者灌溉溶解在水中进入到水体中,另一方面是污染物质容易吸附在土壤砂粒表面,砂粒在地表径流、壤中流或灌溉排水过程中随着水流进入到下游水体中,从而形成污染物扩散。水环境的污染对人、畜,特别是水生生物(如鱼、虾)会造成严重危害,同时,流失到土壤中的农药也会造成土壤板结。
目前在农业灌排体系中,往往强调的是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而对农药面源污染的重视不够,且面源污染控制难度较大,通常是借助与天然或生态型排水沟渠和湿地对农药成分进行吸收降解,但这势必给沿程土壤及动植物环境造成了污染,因此在农药面源污染的源头进行防控及农药截留可以有效的放置面源污染的扩展,对降低农药对后续生态系统的持续性危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净化农田水的便携式农药截留器,旨在对农田退水口处高浓度农药污水进行分布式截留和去除,减轻农药污染向下游水体的扩散,本发明具有净化效果好、不影响退水口及毛沟的排水功能、便于搬运及维护方便等优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净化农田水的便携式农药截留器,包括截流器和药芯,所述截流器上开设一凹槽,所述凹槽上开设若干个漏水孔;所述截流器上开设一开口,所述开口连通所述凹槽,所述药芯位于所述开口、若干个所述漏水孔之间;还包括若干个用于控制若干个所述漏水孔开合的间歇式启闭控制装置,在若干个所述漏水孔上方均分别固定设置一所述间歇式启闭控制装置。
优先地,包括分水板和导流板;所述凹槽外形为平放的T型槽,所述凹槽包括入水段和绕流段,所述入水段的底部垂直连通所述绕流段的中部,所述入水段的顶部连通所述开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00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