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水溶肥料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30249.0 | 申请日: | 201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103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王连祥;张学杰;闫燊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学杰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37218 | 代理人: | 韩园园 |
地址: | 274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小麦 赤霉病 肥料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化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水溶肥料。
(二)背景技术
小麦赤霉病又叫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也是小麦穗期“三病三虫”中较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小麦赤霉病在全世界普遍发生,主要分布于潮湿和半潮湿区域,尤其气候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受害严重。
小麦感染赤霉病会影响到小麦产量和品质。如果防治不当会造成小麦减产,严重的会造成绝收,有媒体报道,2012年在安徽省某地就有农户将未成熟的已经感染赤霉病(确认已经绝产)的小麦提早收割,将秸秆以0.15元/斤的价格卖给奶牛养殖场来喂牛,这样的小麦麦秆青翠茁壮但麦穗已经枯死发白。同时,小麦感染赤霉病以后品质降低,籽粒干瘪,出粉率降低。小麦赤霉病不仅给小麦生产造成严重产量损失和品质影响,更重要的是其病麦毒素影响食品安全,备受多方关注。赤霉病由镰刀菌属真菌引起,在给小麦的产量造成损失的同时,还产生以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即呕吐毒素DON)为主的真菌毒素,对人畜都有较大的危害,食用病麦会引起眩晕、发烧、恶心、腹泻等急性中毒症状,严重时会引起出血,影响免疫力和生育力等,直接对人畜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小麦中病麦率含量达到4%以上时即不能食用,同时说明小麦已失去商品价值,需另作处理。
目前小麦赤霉病主要有以下防治方法:
(1)选用抗(耐)病品种,但截止现在还未找到免疫或高抗品种;
(2)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常施用的是渗透性、耐雨水冲刷性和持效性较好的农药,常用的有烯唑醇、咪酰胺、克百菌、戊唑醇(立克秀)、氰烯菌酯、苏锐克、速保利等。每亩可选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200毫升, 或40%戊唑·咪鲜胺水乳剂20-25毫升,或28%烯肟·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95克,对水30-45公斤细雾喷施。
近几年随着抗病性病原菌分布范围不断扩大,单纯施用一种药剂防治效果较差。另一方面农户施用药剂防治一般是发现病情后喷施,没病情发生时不喷药,一旦病情发生才喷药只能起到延缓病情蔓延,已经造成小麦产量损失,不能起到根本防治的效果。因为小麦赤霉病可防不可治,应预防为主,主动防御,重治轻防的传统做法不利于赤霉病的防控。同时,对病害预防过程中用药时期的选择会直接影响着防效高低。但广大农户没发现病情不会用药,感觉没有效果。更有甚者见到粉红色霉层后再用药,都没有很好的把握住最佳防治时期,防效较低。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制备简单、疗效显著的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水溶肥料。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水溶肥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混合制成:
50%氯溴尿氰尿酸可溶性粉剂20-30份、80%富美双可湿性粉剂5-15份、1.51%芸醇乳粉1-3份、三聚磷酸钾40-50份、尿素3-8份、磷酸二氢钾5-12份、四水八硼酸二钠1-3份、EDTA锌0.5-1.5份、EDTA锰0.5-1.5份、聚天门冬氨酸1-3份。
其优选的重量配比为:
50%氯溴尿氰尿酸可溶性粉剂20份、80%富美双可湿性粉剂10份、1.51%芸醇乳粉2份、三聚磷酸钾43份、尿素5份、磷酸二氢钾10份、四水八硼酸二钠2份、EDTA锌1份、EDTA锰1份、聚天门冬氨酸2份。
所述氯溴尿氰尿酸可溶性粉剂和富美双可湿性粉剂混用,可有效缓解富美双的抗性,又提高了防治效果;芸醇乳粉可诱导植物抗病抗逆基因充分表达、增强植物免疫力、抗病、抗逆。
所述三聚磷酸钾的含钾量为52%,含磷量为47%,是一种高效的磷钾复合肥料,在水中会逐渐水解生成正磷酸盐;三聚磷酸钾具有良好的络合金属离子的能力,生成可溶性的络合物,是一种优良的金属络合剂,也是一种较好分散剂。
四水八硼酸二钠可提供硼元素,含硼量较高,分散性好,小麦喷施该产品后,可有效预防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50%氯溴异氰尿酸是一种防效高,杀菌普广、低毒、残留低的新型杀菌剂。喷施在作物表面能逐渐释放次溴酸(HOBr),和次氯酸(HCLO),对真菌、细菌引起的疑难杂症具有保护、治疗、铲除、营养四重独特功效,内吸性强,耐雨水冲刷。通过内吸传导作用,释放次溴酸,形成三嗪二酮(DHT)和三嗪(ADHT),具有强烈的杀灭病毒作用,无交互抗性,对作物安全,环保无公害,是发展绿色农业的首选杀菌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学杰,未经张学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02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