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同时检测对虾WSSV、AHPND、EHP、IHHNV的多重PCR检测试剂盒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30873.0 | 申请日: | 2017-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64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许拉;叶海斌;盖春蕾;李乐;王晓璐;于晓清;樊英;王淑娴;刁菁;李天保;刘洪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Q1/70 | 分类号: | C12Q1/70;C12Q1/6893;C12Q1/686;C12Q1/04;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刘子成 |
地址: | 2661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时 检测 对虾 wssv ahpnd ehp ihhnv 多重 pcr 试剂盒 | ||
本发明属于海洋生物病原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时检测对虾WSSV、AHPND、EHP、IHHNV的多重PCR检测试剂盒。采用多重PCR检测方法,能够一次性同时利用WSSV、AHPND、EHP、IHHNV的专用检测引物WSSV‑F和WSSV‑R、AHPND‑F和AHPND‑R、EHP‑F和EHP‑R、IHHNV‑F和IHHNV‑R进行四种病原DNA的扩增。本发明是一种方便快捷,检测限低,且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准确率高、且能同时检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症(pirVP)、虾肝肠胞虫、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的多重PCR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生物病原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时检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症(Acute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AHPND)、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hepatopenaei,EHP)、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的多重PCR检测试剂盒。
背景技术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和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一直是引起对虾病毒病暴发流行的主要病毒。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此两种病划为须向其申报的甲壳类重要疾病。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症(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disease,AHPND)和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是现阶段养殖对虾特别是南美白对虾的最大威胁,是对虾养殖过程中两种新发疫病,前者导致虾苗大量的死亡,后者导致对虾生长缓慢,参差不齐,甚至生长停滞。
目前,对虾病害种类较多,诊断手段主要包括病理学和生物学方法、免疫诊断法、分子杂交及PCR技术。已建立的常规PCR技术,常是一次只能检测一种病原,比较费时间。而多重PCR技术是一种特殊的PCR方法,在一个反应体系中加入多对病原特异性引物,能够同时检测多种病原体,从而缩短病原检测的周期,提高检测效率。但多重PCR检测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DNA聚合酶的活性、模板的质量、所设计的病原引物的特异性、PCR反应条件、不同病原样本间对试剂的竞争等因素都会影响检测结果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基于当前现状,需建立一种准确、快速、简便的对虾病原检测方法,以利于对病原的早期诊断,便于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快捷,检测限低,且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准确率高、且能同时检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症(pirVP)、虾肝肠胞虫、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的多重PCR检测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同时检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症(pirVP)、虾肝肠胞虫、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的多重PCR引物,所述引物分别为WSSV-F和WSSV-R、AHPND-F和AHPND-R、EHP-F和EHP-R、IHHNV-F和IHHNV-R,序列如SEQID NO:1和2,SEQ IDNO:3和4,SEQ ID NO:5和6,SEQ ID NO:7和8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未经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08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