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面向电力供需平衡的负荷群参与调度的控制方法及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31397.4 | 申请日: | 201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65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赵术敏;许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尚沃电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H02J3/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凯达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56 | 代理人: | 朱为甫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向 电力 供需 平衡 负荷 参与 调度 控制 方法 及其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电力供需平衡的负荷群参与调度的控制方法及其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电力系统出现短期供需不平衡,调度中心下达功率调整指令给聚合商终端;聚合商终端获取当前负荷的类别、数量、状态及可控功率,并计算实时最大可控容量;聚合商终端根据功率调整指令、负荷类别、数量、状态及可控功率,并制定负荷参与调度计划方案;根据负荷参与调度计划方案,调控负荷,响应系统功率差额;计算负荷参与调度计划方案成本,判断方案是否具有经济优越性;聚合商终端根据负荷参与调度计划方案更新负荷状态、数量、可控功率,预测最大可控容量反馈给调度中心。本发明降低了调控过程中的过调或欠调可能性,实现精准调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负荷调控及电力供需平衡的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向电力供需平衡的负荷群参与调度的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和需求响应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家电负荷可以参与到系统响应中来,通过智能家电负荷响应协调电力系统峰谷时段供需矛盾不失为一种可行方案。但传统的基于电价的响应模式和集中式DLC方式,都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发展限制。
在聚合商参与双层调度模型中,宏观层包含电网调度中心和聚合商,微观层包含聚合商与用户,聚合商的分布式DLC需求响应方式极大地发挥了小用户智能家电负荷参与响应的潜力,提高了用户响应积极性。
在以往的调控过程中,聚合商因对负荷性质不明确,对调控方案缺乏合理性,对部分用户造成了用电利益损害。因此,如何把满足用户用电需求和调控的经济性最优协调考虑,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面向电力供需平衡的负荷群参与调度的控制方法及其系统,本发明基于解决电力供需不平衡的最优经济考量,在调控过程中,既考虑用户用电需求,也考虑调控的公平性、经济性,以达到缓解电力供需矛盾、调度经济最优、满足用户需求等多方共赢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面向电力供需平衡的负荷群参与调度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电力系统出现短期供需不平衡,调度中心下达功率调整指令给聚合商终端;
步骤2,聚合商终端获取当前负荷的类别、数量、状态及可控功率,并计算实时最大可控容量;
步骤3,聚合商终端根据功率调整指令、负荷类别、数量、状态及可控功率,并制定负荷参与调度计划方案;
步骤4,根据负荷参与调度计划方案,调控负荷,响应系统功率差额;
步骤5,计算负荷参与调度计划方案成本,判断方案是否具有经济优越性;
步骤6,聚合商终端根据负荷参与调度计划方案更新负荷状态、数量、可控功率,预测最大可控容量反馈给调度中心。
其中,所述步骤1中,电力系统出现瞬时或短期电力供需不平衡,调度中心需要根据聚合商反馈的最大可控容量预测值P′,下达给聚合商终端一个合理的功率调整指令ΔP;一般情况下,该指令ΔP不能超过最大可控容量预测值P′。
其中,所述步骤2中聚合商终端需要获取自身管控下的负荷群体的负荷类别、负荷数量n、负荷状态θ、可控功率P,并计算实时最大可控容量Pmax,计算实时最大可控容量的具体步骤如下:
1)设置负荷编号i,初始化编号i=1;
2)若负荷i为固定负荷,nfixed计数加1;
3)若负荷i为单状态可控负荷,nsin计数加1,获取状态θsin;其中θsin为0表示关闭,θsin为1表示开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尚沃电力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尚沃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13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