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差分特性阻抗的高速差分连接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31734.X | 申请日: | 201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8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发明(设计)人: | 陈学永;谢永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差 特性 阻抗 高速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差分特性阻抗控制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高差分特性阻抗的高速差分连接器。
背景技术
传统高速差分连接器端子排列方式一般都为等间距排列,如图1所示,所有相邻列的间距均为m,所有相邻行的间距均为n。以端子1、2、3、4为例,端子1和4为接地,端子2和端子3为一对差分,端子3为差分的正极,端子2为差分的负极。端子1和端子2行间距、端子2和端子3行间距、端子3和端子4行间距均为n。以9行连接器为例,端子总高为8n。
对于压配或穿孔焊连接器端子结构方式,连接器端子需装入印制板过孔内,故一般印制板过孔直径相对较大,根据传输线理论,这会造成连接器端子和印制板过孔结合处的差分特性阻抗较低,造成阻抗的不匹配,影响了信号的传输。传统连接器端子排列一般都为等间距排列,那么对应印制板对用过孔位置也相应固定,为等间距排列。根据传输线理论,如果想提高连接器端子和印制板过孔结合处的差分特性阻抗,等间距的增加连接器端子的间距为快速有效的方法,但也会有很多弊端如下所示:
1)增加连接器端子的总间距;
2)增加连接器端子所占用的空间;
3)减小印制板的可利用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不增加端子占用的空间前提下,发明一种高速差分连接器端子的非等间距的差分对排列方式,提高高速差分连接器端子和印制板过孔结合处的差分特性阻抗。
考虑到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公开的一个方面,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差分特性阻抗的高速差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由于差分对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间距对差分特性阻抗影响大,而差分对正、负极和接地之间的间距对差分特性阻抗影响小,在进行高速差分连接器的各端子之间的排列时,在保证高速差分连接器端子的总间距不变前提下,适当增大每列中每个差分对的正极和负极的间距,同时适当减小每列中每个差分正、负极和连接器接地端子的间距,并保持每行中端子间距不变,形成非等间距的差分对排列,提高各差分对的差分特性阻抗。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高差分特性阻抗的高速差分连接器,能够简单、快速、有效提高连接器端子和印制板过孔结合处差分特性阻抗,同时端子占用空间小,不增加连接器端子的总间距,不加大占用印制板的可利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连接器端子等间距的差分排列示例。
图2是本发明连接器端子非等间距的差分排列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差分特性阻抗的高速差分连接器,由于差分对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间距对差分特性阻抗影响较大,而差分正负极和接地之间的间距对差分特性阻抗影响相对较小,故通过增大差分对的正极和负极的间距,同时减小接差分正负极和接地的间距,在不增加端子的总间距前提下,形成非等间距的差分对排列,来达到提高差分特性阻抗的目的。
如图2,以端子11、12、13、14为例,端子11和14为接地,端子12和端子13为一对差分,端子13为差分的正极,端子12为差分的负极。端子11和端子12行间距为n-a、端子12和端子13行间距n+b、端子13和端子14行间距均为n-a。以9行连接器为例,端子总高仍为8n,和图1总行高相同,但图2中的端子12和端子13形成的差分对比图1中端子2和端子3形成的差分对的差分特性阻抗要高。
如何保证总间距不变的前提下采用非等间距的差分对排列是实施的关键,如图2,以9行连接器行为例,端子总行高为8n,和图1中总行高一致。那么图2中的总行高8n为端子行间距之和,即可得8n=(n-a)+(n+b)+(n-a)+(n-a)+(n+b)+(n-a)+(n-a)+(n+b),那么进行端子排列时,适当增大或减小的比例为a=3b/5。对于其它总行数的连接器,原理和算法可以以此类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17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长度可调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结构
- 下一篇:一种陶瓷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