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风种全自动风能发电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32238.6 | 申请日: | 2017-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37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彪;宋德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俊彪;宋德林 |
主分类号: | F03D7/00 | 分类号: | F03D7/00;F03D8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30 | 代理人: | 张亚军,陈宪忠 |
地址: | 150300 黑龙江省哈尔***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风种 全自动 风能 发电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风种全自动风能发电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社会上运用风能发电越来越普及。由于风能是清洁能源,所以受到全社会的极力推崇,而传统的风力发电,基本都是采用高空设置有风叶旋转进行发电,主要采用地上的风能。但是在风力来源匮乏的地区很难推广这种发电方式。而在东北地区地上温度比较低,地下温度比较高。可以形成空气上下方向上的对流,所以亟需一种多风种全自动风能发电控制系统,来解决通过利用地上风能、地下与地上温度差产生的对流风能,进行发电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风种全自动风能发电控制系统,来解决通过利用地上风能、地下与地表温度差产生的对流风能进行发电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多风种全自动风能发电控制系统,包括发电塔(1)、地下室,所述地下室包括上层地下室(21)、下层地下室(22),形成上下设置的双层地下室,所述地下室内设置有风道与外界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塔(1)底部固定在所述下层地下室(22)的地面上,塔身向上贯穿上层地下室(21)并穿出地面形成筒形高塔,所述发电塔(1)内部上方设置有发电风机(3);
位于所述下层地下室(22)内底部的所述发电塔(1)侧壁上周圈设置有多个底层进风口(4),位于所述上层地下室(21)内顶部位置的所述发电塔(1)侧壁上周圈设置有多个顶层进风口(5),每个所述顶层进风口(5)连通竖直设置在所述发电塔内L型管道(6)的下端口,所述L型管道(6)的上端口向上伸至所述发电风机(3)的底部,位于地面上的所述发电塔(1)底部侧壁上周圈设置有多个进风孔(7)。
所述发电风机(3)依次连接外部的变压器(10)、电动机(11)、变速器(12)、大型发电机(13)。
所述发电风机(3)为三组上下分布排列,所述发电塔(1)内的所述发电风机(3)上方设置有引风机(14)。
所述发电塔(1)顶部设置有风摆(15)。
所述顶层进风口(5)、底层进风口(4)分别为6个矩形的进风口,所述进风孔(7)为4个圆形进风孔。
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1.除了采用地上风能外,还采用地上、地下的温度差产生的对流搅动风机发电。同时采用引风机根据产电量进行补偿,引风机在设备启动时可提供发电风机的起始动能。形成三种风源的配合工作,输出稳定的电能。
2.电能通过变压器形成高压后传输到电动机上,通过变速器提高转速,然后带动大型发电机进行发电。
3.风摆随风旋转,阻碍发电塔外部的风由塔顶灌入塔的内部影响发电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以下实施例仅是为清楚的发明本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下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而这些属于本发明精神所引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由图1-2所示:一种多风种全自动风能发电控制系统,包括发电塔1、地下室,所述地下室包括上层地下室21、下层地下室22,形成上下设置的双层地下室,所述地下室内设置有风道与外界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塔1底部固定在所述下层地下室22的地面上,塔身向上贯穿上层地下室21并穿出地面形成筒形高塔,所述发电塔1内部上方设置有发电风机3;
位于所述下层地下室22内底部的所述发电塔1侧壁上周圈设置有多个底层进风口4,位于所述上层地下室21内顶部位置的所述发电塔1侧壁上周圈设置有多个顶层进风口5,每个所述顶层进风口5连通竖直设置在所述发电塔内L型管道6的下端口,所述L型管道6的上端口向上伸至所述发电风机3的底部,位于地面上的所述发电塔1底部侧壁上周圈设置有多个进风孔7。
所述发电风机3依次连接外部的变压器10、电动机11、变速器12、大型发电机13。
所述发电风机3为三组上下分布排列,所述发电塔1内的所述发电风机3上方设置有引风机14。
所述发电塔1顶部设置有风摆15。
所述顶层进风口5、底层进风口4分别为6个矩形的进风口,所述进风孔7为4个圆形进风孔。
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俊彪;宋德林,未经王俊彪;宋德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22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