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硅酸钠改性硅聚酯浆料及其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32894.6 | 申请日: | 201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27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刘凤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凤兰 |
主分类号: | D06M15/507 | 分类号: | D06M15/507;D06M11/79;D06M15/11;D06M13/02 |
代理公司: | 常德市源友专利代理事务所43208 | 代理人: | 江妹 |
地址: | 415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硅酸钠 改性 聚酯 浆料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浆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硅酸钠改性硅聚酯·nH2O离子浆料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纺织浆料是在纺织系统工程中所用到的具有粘稠作用的天然和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目前普遍使用的浆料为聚乙烯醇(PVA),PVA有着它特有的优点,如浆液的黏度稳定,皮膜的形成能力大,接着力和耐磨性强,能补强纱线的强度,上浆后又不受环境影响,具有适度的吸湿性等。但它同时也存着不足之处:其一是由于PVA的粘附力太强,包裹在纱线上难以分绞,需要很多的化学助剂来进行分解达到易织造的效果,在后整理时需要多次化学退浆处理,但都不可完全清理掉PVA的残留物,因此对环保产生极大污染;其二是PVA所浆出的纱线在织造的过程中易产生静电,影响着织造效率,而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采用的电晕法处理静电,电晕发生时除了有电光、芒光以外,还伴有吱吱的放电声,并产生臭氧,氧化氮,臭氧有强氧化性,臭氧化学烟雾会破坏人体的免疫机能,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病变,致使人的皮肤起皱,出现黑斑,致使孕妇胎儿畸形。随着世界对健康环保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在出口纺织品种不准许含有PVA等不降解的材料,以达到生态环标准。但现有技术中,尚未出现一种能够完全替代PVA的浆料。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硅酸钠改性硅聚酯浆料及其制备工艺,以完全取代PVA。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一:一种硅酸钠改性硅聚酯浆料,其特征在于,这种硅聚酯浆料是由硅酸钠与离子交换树脂进行脱钠反应后,再与二元酸和乙二醇酯化反应生成的酯类单体进行乳化反应而制得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二是一种硅酸钠改性硅聚酯浆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阳离子交换反应:将离子交换树脂投放入第一反应釜中,并往第一反应釜中加水浸泡,待水的pH值呈中性时,将硅酸钠溶液投入到水中,硅酸钠溶液的模数为2.0-4.0,并连续搅拌10-600min,使硅酸钠与阳离子充分反应,完成脱钠,脱钠反应至溶液pH值为中性为止,得离子交换溶液,备用;
第二步,胶粒子水化层反应:将第一步得到的离子交换溶液加入第二反应釜中,并往第二反应釜中加入稳定剂,开始搅拌,并升温至60-300℃,制得胶粒子溶液,备用,其中稳定剂与离子交换溶液用量比,以重量计为0.001-0.05:1;
第三步,酯化反应:将二元酸与乙二醇按摩尔比为1-10:1的比例混合,并加水升温至60-300℃进行反应,反应直至酯化完成,得中间酯类单体;
第四步,胶酯乳化反应:将第二步得到的胶粒子溶液与第三步得到的酯类单体按1-10:1的重量比混合,并加入催化剂,在温度60-300℃下进行乳化反应,制得成品,其中催化剂与反应溶液用量比,以重量计为0.001-0.05:1。
上述稳定剂选用Na+化合物类。
上述催化剂选用Na+化合物类。
本发明制备出的硅酸钠改性硅聚酯浆料呈透明乳糊状,粘度为6—20s(采用3号察恩粘度杯测定)。
本发明中的硅酸钠改性硅聚酯浆料在纺织浆料中的应用。
上述纺织浆料还包括原淀粉、蜡片,其中原淀粉指的是未进行改性且纯度达100%的淀粉。
上述纺织浆料中各原料用量为硅酸钠改性聚酯30-70份、原淀粉50-80份、蜡片1-5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凤兰,未经刘凤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28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切削刀架
- 下一篇:一种锥孔型热风无纺布自动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