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四周曲面3D盖板的转印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33211.9 | 申请日: | 201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16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5 |
发明(设计)人: | 谷水波;蔡波勇;吴军;刘东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恒久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M5/03 | 分类号: | B41M5/03;B41M5/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四周 曲面 盖板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四周曲面3D盖板的转印加工方法,包括步骤:3D盖板的检测与清洁;通过丝印设备在中转膜材上分别依次丝印盖底、IR孔、按键孔,丝印结束后进行中转膜材的外观检测;使用自动CCD对位贴合设备,对中转膜材和3D盖板进行对位预定位;使用加热贴合平台,经热转印或水转印将油墨图案转印至3D盖板;对所得3D盖板进行UV固化或热固化;转印固化后,使用激光雕刻技术将3D盖板视窗区进行清除;将转印好的3D盖板进行清洗,外观检查,贴膜保护。本方法克服了现有网版丝印技术的技术问题,更适用于油墨图案在四周曲面3D盖板上的加工,提高了油墨图案在3D盖板上的附着力,丝印颜色均匀,不易产生局部积墨,增强了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产品配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3D盖板的转印加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将具有油墨图案的中转胶材转印加工至四周曲面3D盖板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办公和娱乐的即时需求,手持电子设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如平板电脑、手机等手持电子设备。电子设备行业日新月异,从平面盖板发展到2.5D结构盖板,现在又从2.5D盖板发展成3D盖板,而且3D盖板由原来的双边曲面发展成四周曲面。
手机或平板在用户操作侧正面及侧面均有装饰的需要,分别有白色,黑色,金色,或各种客户喜好颜色。若将装饰膜直接放置于用户操作侧时容易被划伤及弯折、变色,极为影响触控体验,需要使用超硬或耐划伤的材质(强化玻璃)代替容易受伤的装饰膜及提高薄膜的可靠性。然而,在玻璃表面不易形成客制化的图案或图形,难以满足用户的多样需求。
不管双边曲面或者四周曲面的技术对传统的网版丝印都存在极大的工艺挑战,因为网版只能在单面单边丝印图案,在凸起边缘容易造成网版破裂、边缘油墨不均等工艺重大缺陷。传统的网版丝印的原理可以描述为:刮刀将丝网网格中的油墨通过刮除的动作印刷至下基片上,在刮除动作时网板有形变量,受力较大,网板很薄,如果被四边或单边边缘玻璃刺伤或划伤,极易破网,把产品和网板同时压破,该制程工艺不能满足四面弯曲3D盖板的印刷要求。传统的网版丝印操作步骤包括:(1)使用印刷的方式将油墨或涂料丝印在平面的中转胶纸上,并初步固化;(2)将待转印的强化玻璃和带油墨的中转胶纸对位贴合并临时固定;(3)使用热转印或水转印机将中转胶纸上附著的油墨转印至强化玻璃上;(4)撕除中转胶纸,并将转印好的盖板进行清洗,烘烤,贴膜保护。
上述网版丝印技术的缺陷主要表现在:(1)2.5D盖板用户体验不佳,致使消费者购买意愿低,产品销售价格低;(2)丝印颜色单一,油墨调配困难,容易出现附着力不足的情况;(3)丝印3D盖板容易破片,部分印刷不均匀,局部积油墨,影响后续贴合工艺展开;(4)丝印工艺使用的油墨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四周曲面3D盖板的转印加工方法。本方法克服了现有网版丝印技术的诸多技术问题,更适用于油墨图案在四周曲面3D盖板上的加工,提高了油墨图案在3D盖板上的附着力,丝印颜色均匀,不易产生局部积墨,增强了用户体验。
具体而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四周曲面3D盖板的转印加工方法,用于实现将中转膜材上的油墨图案转印至3D盖板上,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3D盖板的检测与清洁;
2)通过丝印设备在中转膜材上分别依次丝印盖底、IR孔、按键孔,丝印结束后进行中转膜材的外观检测;
3)使用自动CCD对位贴合设备,对步骤2)获得的中转膜材和经步骤1)选取的3D盖板进行对位预定位;
4)使用加热贴合平台,经热转印或水转印将油墨图案转印至3D盖板;
5)对步骤4)所得3D盖板进行UV固化或热固化;
6)转印固化后,使用激光雕刻技术将3D盖板视窗区进行清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恒久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恒久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32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