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家电设备检测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33258.5 | 申请日: | 201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14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付宏超;武继荣;阚爱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5/12 | 分类号: | G01R1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汪海屏 |
地址: | 23003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家电 设备 检测 电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家电设备检测电路,涉及家电设备技术领域,家电设备检测电路包括:采样元件、计量电路、光耦隔离电路以及家电设备的MCU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采样元件接入家电设备的供电线路;计量电路连接至采样元件以及光耦隔离电路,利用采样元件检测供电线路,将检测数据通过光耦隔离电路传输至MCU控制电路;MCU接收计量电路传来的检测数据,将检测数据对应的检测数值与预设数值区间进行比对,以对家电设备进行监测,能够通过家电设备的无线通信模块,向移动终端发送对家电设备的监测结果。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使用户可以更直观地查看所用电器的耗电量,同时能够监测家电设备的故障状况及时通知并辅助维修人员进行故障排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家电设备的检测电路以及家电设备。
背景技术
越来越多用户使用智能冰箱,由于智能冰箱的电路设计较为复杂,为了能够实现智能化的运行控制(例如根据环境温度调整压缩机制冷量),会频繁改变冰箱的多种设定,期间很容易出现冰箱工作状态异常的情况,而现阶段用来直接观察单一用电器件的功耗所需的设备复杂且不智能,冰箱故障后,用户通常会在冰箱内食物腐败后才会发现,让用户产生损失。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简洁高效的家电工作状态监测装置,更好地掌握家电运行情况,尽量避免家电故障带来的损失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检测电路。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对应提供了一种家电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家电设备的检测电路,包括:采样元件、计量电路、光耦隔离电路以及家电设备的MCU控制电路,其中,采样元件接入家电设备的供电线路;计量电路连接至采样元件以及光耦隔离电路,通过采样元件检测供电线路,生成检测数据,将检测数据通过光耦隔离电路传输至MCU控制电路;MCU控制电路控制家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并接收计量电路传来的检测数据,将检测数据对应的检测数值与预设数值区间进行比对(不同的运行状态对应不同的预设数值区间),以对家电设备进行监测,确认家电设备是否正常工作,MCU控制电路通过家电设备的无线通信模块,向移动终端发送对家电设备的监测结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检测电路,电路结构简单同时易改造易扩展(可增加多个采样元件对家电各个部分的电流和功耗进行监测),实现了智能化的家电工作状态监测,避免家电故障给用户带来损失。
具体地,采样元件接入家电的供电线路方便计量电路(至少包括电流传感器芯片和计量芯片)采集负载电路数据:例如,家电启动时,采样元件两端的电压会发生变化,这些数据被计量电路捕捉到,经过运算获知负载电路的电流或功耗。
光耦隔离电路使得被隔离的两部分电路之间没有直接的电连接,具有较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也实现了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提高数据信号的传输质量。
MCU控制电路负责控制家电的运行状态,同时通过光耦隔离电路与计量电路通讯,得到计量电路的检测数据后,与预设数据区间进行比对,同时结合家电的运行情况进行数据分析:例如,MCU控制冰箱的压缩机运转,从计量电路处获得了压缩机运转时负载的电流值,将其与设定的电流值范围进行对比,确认负载工作是否正常。
此外,计量电路对家电的电路进行的检测过程能够实时地通过家电的MCU控制电路发送到用户的移动终端(用户通过APP直观地了解家电运行情况)、维修人员的维修设备和售后数据库。方便用户掌握家电工作情况,方便维修人员(提前发现故障隐患)进行故障排查,同时也能够帮助售后人员跟踪分析产品的运行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检测电路,还可以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32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