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氯乙烷的连续化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34681.7 | 申请日: | 201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13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唐智勇;徐万福;赵小敏;周海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迪邦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17/16 | 分类号: | C07C17/16;C07C17/38;C07C19/043 |
代理公司: | 33224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2369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乙烷 连续 化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氯乙烷的连续化生产方法,包括:(1)混合:乙醇经预热器预热后温度提升到50~100℃,进入混合管,与氯化氢气体充分混合后,混合物料连续通入反应釜;(2)反应:反应釜中配置氯化锌水溶液,在氯化锌的作用下,氯化氢和乙醇在100~160℃和0.01~0.2MPa下反应脱除水分,气相体系经冷凝器冷凝,得到气相氯乙烷粗品和冷凝液,冷凝液返回反应釜;(3)精制:氯乙烷粗品依次经过两级水吸收塔、两级硫酸干燥塔和硫酸除雾器,再经压缩液化,得到成品氯乙烷。本发明在反应前提升了乙醇的温度,混合了氯化氢和乙醇,提高了反应速率,乙醇转化率高,生产能耗低,产品纯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氯乙烷的连续化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氯乙烷作为烷基化试剂广泛应用于农药、染料、医药及其中间体的合成。氯乙烷的合成方法有三种:乙烯与氯化氢加成,乙烷氯化法,由盐酸与乙醇反应合成;第一种方法用到乙烯,由于乙烯对运输、贮存的设备要求较高,且反应条件苛刻,需要高温高压,因此,工业化受到限制;第二种方法,乙烷氯化法反应条件温和,但是副产物较多,氯化反应生成氯乙烷的同时,还生成了二氯乙烷、三氯乙烷,这样产物分离提纯系统较为复杂,产品收率低;第三种方法操作简便,采用搪瓷设备,反应条件温和,经过精制,可得到高纯度氯乙烷;目前,国内主要采用第三种合成方法,盐酸和乙醇在反应温度110~145℃、无水氯化锌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氯乙烷,反应过程中盐酸带入到反应系统的水中,需用蒸汽将反应釜里水蒸出来,每生产1吨氯乙烷,需消耗蒸汽3.5吨,另外,产生的废水量较多,每吨产品产生含乙醇废水2.05吨。
盐酸和乙醇合成法有以下缺点:1)乙醇转化率偏低,会有10%左右的乙醇被带入粗品氯乙烷,一起进入后处理精制工序;2)使用盐酸参与反应,往反应体系带入大量的水,同时反应产生水,这些水都需要从反应体系蒸出,这部分水中含有5~10%的乙醇和10~20%氯化氢,需要进一步精馏;3)采用盐酸参与反应,反应体系不稳定,无法实现连续化生产,以釜式间歇反应为主,生产效率低。
公开号为CN 103044187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该了一种生产氯乙烷的方法及系统,其采用特制氯乙烷反应器代替搪瓷反应釜,在120~160℃反应,分离净化装置采用钢衬四氟和石墨设备,乙醇转化率可以达到95%以上,但该专利文献中没有进一步报道氯乙烷混合气的进一步处理方法。
公开号为CN 103044188 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制备氯乙烷的卤烃化工艺方法,其采用自制氯乙烷反应器代替多台反应釜,在120~160℃反应,利用盐酸和酒精气相分压及物质沸点不同进行净化分离,利用溶解度原理实现氯乙烷脱水,得到的氯乙烷纯度在99.5%以上。但在以上工艺中均要采用高温反应,后续的净化需要采用精馏装置,同时后处理还是要用碱吸收(即在冷凝器2内通过冷却水间接换热进行冷却冷凝液化,再层析分离,泵(排)出层析的下层盐酸乙醇溶液返回专用氯乙烷反应器1循环使用,层析出上层氯乙烷经氢氧化钠溶液调整其pH值达到6.0~8.0后,排至氯乙烷半成品贮槽3),增加了后处理成本,而且反应中采用大量盐酸,使得原料引入的水量增大,增加了母液浓缩的能耗。同时,其处理的酸性水直接排出作为废水处理,增加了后处理成本和原材料消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氯乙烷的连续化生产方法,在反应前提升了乙醇的温度,预先混合了氯化氢和乙醇,提高了反应速率,乙醇转化率高,生产能耗低,产品纯度高。该方法操作简便,可实现自动连续化生产。
一种氯乙烷的连续化生产方法,包括:
(1)混合:乙醇经预热器预热后温度提升到50~100℃,进入混合管,与氯化氢气体充分混合后,混合物料连续通入反应釜;
(2)反应:反应釜中配置氯化锌水溶液,在氯化锌的作用下,氯化氢和乙醇在100~160℃和0.01~0.2MPa下反应脱除水分,气相体系经冷凝器冷凝,得到气相氯乙烷粗品和冷凝液,冷凝液返回反应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迪邦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迪邦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46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