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耳机主体及入耳式耳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34746.8 | 申请日: | 201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41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贺三华;甘昆远;吴海全;师瑞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李嘉卉 |
地址: | 518116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耳机 主体 入耳 | ||
本发明涉及耳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耳机主体及入耳式耳机,当两耳机主体分别佩戴至左耳腔和右耳腔时,转动件带动耳机线的连接端部随着转动件的自重以及耳机线的施加给转动件向下的拉力而向耳机壳侧部转动,使耳机线自然下垂,不会使左右耳腔产生不适感;当两耳机主体摘下时,两耳机主体自然悬垂于使用者的胸前或背后,而由于耳机主体自重作用,耳机主体中的转动件将带动耳机线的连接端向耳机壳的上端翻转,使耳机线处于自然向下伸直状态,且耳机线与操控杆之间处于一条直线,很大程度上减低了耳机线于第二引线孔引出孔口处的部分磨损程度,提高耳机线的使用寿命,即提高耳机主体以及耳机线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机主体及入耳式耳机。
背景技术
耳机包括两个耳机主体以及一端分别与两个耳机主体连接的耳机线,任一耳机主体相当于一个转换单元,即其接收媒体播放器或接收器所发出的声音电信号,利用贴近耳朵的耳机主体内的扬声器将电信号转化成可以听到的声波。电子设备迅猛发展,其附属品——耳机也同样在近些年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耳机从体积大、音质差发展到如今的多样化、体积小、音质高等,虽然近些年无线耳机的发展速度巨快,免去耳机线带来的使用不灵活缺陷,但是相对于传统有线耳机,无线耳机也有诸多缺陷,例如噪音大,传输不稳定等,有限耳机以及无线耳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在有线耳机结构中,耳机主体与耳机线一端连接,且从耳机主体引出的耳机线部分与耳机主机大约呈直角,即耳机线的连接端相对于耳机体固定,不能翻转一定角度。使用者在使用耳机时,电子设备移到使用者的左侧或者右侧时,耳机线会牵扯耳机主体,造成使用者产生耳腔难受感;当耳机主体从耳腔摘下并悬挂于胸前时,耳机主体自然下垂,从耳机主体引出的耳机线将与耳机主体垂向相反的方向偏离延伸,而在处于振动环境中时,易造成耳机线在耳机主体引出口处的部分产生磨损,易断线,造成耳机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机主体及入耳式耳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调节耳机线与耳机主体之间的角度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耳机主体,用于与耳机线配合连接。耳机主体包括耳机壳、与所述耳机线电性连接的扬声器,以及与所述耳机壳转动连接的转动件,所述转动件包括翻转球头,以及与所述翻转球头连接的操控杆,所述翻转球头开设有用于供所述耳机线穿过的第一引线孔,所述操控杆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引线孔连通并用于供所述耳机线穿过的第二引线孔,所述耳机壳开设有容置腔、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传音口、与所述翻转球头配合的翻转球碗,以及用于连通所述容置腔和所述翻转球碗并供所述耳机线穿过的过线孔,所述扬声器置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耳机壳于所述翻转球碗处具有碗孔,且所述操控杆穿过所述碗孔。
进一步地,所述耳机壳包括第一耳壳、第二耳壳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耳壳和所述第二耳壳的连接结构件,所述连接结构件与所述第一耳壳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结构件与所述第二耳壳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结构件中与所述第一耳壳相正对的端部与所述第一耳壳共同形成所述翻转球碗,所述连接结构件中与所述第二耳壳相正对的端部与所述第二耳壳共同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连接结构件从其一端面向另一端面开设形成所述过线孔。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结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耳壳内的压紧件,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耳壳和所述第二耳壳的固定件;
所述压紧件具有与所述翻转球头相正对的第一压紧端以及与所述第一压紧端相背对的第二压紧端,所述第一压紧端端面与所述第一耳壳的碗孔孔壁共同形成翻转球碗,所述翻转球头限位于所述翻转球碗;
所述固定件具有与所述第二压紧端对接在一起的第一固定端以及与所述第一固定端相背对的第二固定端;
所述过线孔包括从所述第一压紧端向所述第二压紧端开设的穿孔,以及从所述第一固定端向所述第二固定端开设并与所述穿孔连通的通腔,所述扬声器固设于所述通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47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