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扭杆对中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36164.3 | 申请日: | 201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62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古长风;刘世斌;张双杰;李连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德孚转向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10 | 分类号: | B23P1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41100 安徽省芜湖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助力 转向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助力转向系统的加工装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扭杆对中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包括输入轴、输出轴和扭杆,扭杆起到连接输入轴和输出轴的作用。现有的转向系统在制造过程中,都是先将输出轴与扭杆相连,通过销键锁定后装配输入轴到扭杆另一端,通过专用设备左右方向旋转输出轴,测量找出扭杆的中间位置,再在这个位置上横向加工一个孔位贯穿输入轴和扭杆,通过另一个销键锁定输入轴和扭杆,装配好后,从而实现扭杆对中。
上述方法对设备的精度要求很高,系统也很复杂,而且造价昂贵。由于是在装配好后才能加工,因此属于在线加工,其工艺复杂,工步数多,对人员和设备维护要求高,加工完后无法完全避免铁屑和毛刺的残留,容易留下质量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非在线加工、过程简单、效率高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扭杆对中方法,其对人员和设备维护要求低,可以控制加工残留的铁屑和毛刺,质量风险小,有利于批量化生产。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扭杆对中方法,所述电动助力系统包括输入轴、输出轴以及连接于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的扭杆,所述输入轴和输出轴分别设有供扭杆的端部紧密插入的插槽,扭杆对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输入轴和输出轴对应插槽的位置处以及扭杆的两个端部对应的位置处分别加工贯穿的直径相等的预置定位孔;
B.将扭杆的一个端部插入到输入轴的插槽内,将输入轴和扭杆上的预置定位孔对齐以形成贯通的第一轴孔;
C.将一输入轴定位销压入第一轴孔内,所述输入轴定位销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于第一轴孔内;
D.将扭杆的另一个端部插入到输出轴的插槽内,将输出轴和扭杆上的预置定位孔对齐以形成贯通的第二轴孔;
E.将一输出轴定位销压入第二轴孔内,所述输出轴定位销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于第二轴孔内。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扭杆中部的外周直径小于两个端部的外周直径。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的方向平行。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输入轴定位销和输出轴定位销分别与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等长。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扭杆两端圆柱外径径同输入轴、输出轴插槽内径为间隙配合;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扭杆两头销孔内径及输入轴输出轴销孔内径同销子外径为过盈配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操作和制造过程简单,不需要在线加工,对人员和设备的要求不高,尤其适用于大批量生产,效率高;其可以在装配前单独检验部件质量,装配过程中不会产生质量影响,因此更容易控制整体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装配过程示意图;
图2为应用本发明进行装配后的结构剖视图。
附图说明:1-输入轴,2-输出轴,3-扭杆,4-输入轴定位销,5-输出轴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参照图1和图2,本发明的扭杆对中方法所应用的电动助力系统主要由输入轴1、输出轴2、扭杆3、输入轴定位销4和输出轴定位销5组成,扭杆3连接于输入轴1和输出轴2之间,起到固定连接两者的作用,输入轴定位销4起到固定扭杆3和输入轴1的作用,输出轴定位销5起到固定扭杆3和输出轴2的作用。输入轴1和输出轴2分别设有供扭杆3的端部紧密插入的插槽。为了方便扭杆3与输入轴1和输出轴2的对接,扭杆3中部的外周直径小于两个端部的外周直径。另外,扭杆3一般为对称结构,因此其两端都可以插入到输入轴1和输出轴2的插槽内。
下面对本发明的对中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步骤A,在输入轴1和输出轴2对应插槽的位置处以及扭杆3的两个端部对应的位置处分别加工贯穿的直径相等的预置定位孔。
步骤B,将扭杆3的一个端部插入到输入轴1的插槽内,将输入轴1和扭杆3上的预置定位孔对齐以形成贯通的第一轴孔。具体装配时,将扭杆3的端部对准插入后,只需对输入轴1和扭杆3的位置稍微进行调整即可实现预置定位孔对齐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德孚转向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德孚转向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61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轴试验密封圈的电动安装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球磨机大齿轮安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