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电池制造方法和电池制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36478.3 | 申请日: | 201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059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本田和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0562 | 分类号: | H01M10/0562;H01M10/058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王磊;徐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制造 方法 装置 | ||
现有技术期望降低正极集电体与负极集电体接触的可能性。本公开提供电池、电池制造方法和电池制造装置,所述电池具备第1发电元件、与所述第1发电元件层叠的第2发电元件、以及将所述第1发电元件与所述第2发电元件接合的第1接合层,所述第1发电元件的第1正极集电体与所述第2发电元件的第2负极集电体隔着所述第1接合层相对,所述第1接合层在所述第1正极集电体与所述第2负极集电体之间,配置在所述第1发电元件的第1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形成范围和所述第2发电元件的第2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形成范围之中较小的那个范围内,所述第1正极集电体与所述第2负极集电体在所述第1正极活性物质层与所述第2负极活性物质层相对的范围内相互不接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池、电池制造方法和电池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在相邻的双极型电池层叠体抵接的接合面的一部分形成接合部,通过该接合部使位于层叠方向上下的双极型电池和双极型电池固定而成的双极型二次电池。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350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现有技术中,期望降低正极集电体与负极集电体接触的可能性。
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中的电池,具备:第1发电元件;与所述第1发电元件层叠的第2发电元件;以及将所述第1发电元件与所述第2发电元件接合的第1接合层,所述第1发电元件具备第1正极集电体、第1负极集电体、第1正极活性物质层、第1负极活性物质层和第1固体电解质层,所述第1正极活性物质层与所述第1负极活性物质层隔着所述第1固体电解质层相互层叠,所述第1正极活性物质层与所述第1正极集电体接触,配置在比所述第1正极集电体窄的范围,所述第1负极活性物质层与所述第1负极集电体接触,配置在比所述第1负极集电体窄的范围,所述第2发电元件具备第2正极集电体、第2负极集电体、第2正极活性物质层、第2负极活性物质层和第2固体电解质层,所述第2正极活性物质层与所述第2负极活性物质层隔着所述第2固体电解质层相互层叠,所述第2正极活性物质层与所述第2正极集电体接触,配置在比所述第2正极集电体窄的范围,所述第2负极活性物质层与所述第2负极集电体接触,配置在比所述第2负极集电体窄的范围,所述第1正极集电体与所述第2负极集电体隔着所述第1接合层相对,所述第1接合层在所述第1正极集电体与所述第2负极集电体之间,配置在所述第1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形成范围和所述第2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形成范围之中较小的那个范围内,所述第1正极集电体与所述第2负极集电体在所述第1正极活性物质层与所述第2负极活性物质层相对的范围内相互不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64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