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压阀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37826.9 | 申请日: | 201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23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8 |
发明(设计)人: | 小松雅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自倍尔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K27/02 | 分类号: | F16K2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300 | 代理人: | 肖华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千***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压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所输入的1次侧流体作为被减压调整为规定压力的2次侧流体而输出的减压阀。
背景技术
以往,在化工厂、发电厂等被称为过程系统的系统中,为了防爆使用例如通过空气等流体的压力代替电而驱动的设备来进行控制。
由于提供至该设备的加压流体如果压力过高会成为误操作、故障的原因,因此通过减压阀来降低压力。即,将来自气压的供给源的1次侧流体作为输入,并将该所输入的1次侧流体被减压调整为规定压力的2次侧流体作为加压流体而输出。这样的减压阀的一种有薄膜型减压阀(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薄膜型减压阀中,在主体具有多个2次侧流体的输出口(2次侧的配管连接口)的情况下,作为使被设为1次侧流体的减压至2次侧流体的减压室的腔室与各输出口连通的方法,存在:设置多个从各输出口直接通到腔室的流路的方法(方法1);以及形成直接连结各输出口的流路(输出口间流路),在该流路的中途设置与腔室连通的分支路的方法(方法2)。
在薄膜型减压阀中,在采用上述的方法2的情况下,作为加工方法,通常在形成从主体的外壁通过输出口间流路到达腔室的贯通路之后,将塞子从主体的外壁侧压入该贯通路的开口部,并关闭无用部。
图5示出了现有的薄膜型减压阀的一例(纵截面图)。图6示出了图5中的I-I线截面图(平面截面图)。在图5及图6中,101是1次侧流体的输入口,102是2次侧流体的第1输出口,103是2次侧流体的第2输出口,104是被设为1次侧流体的减压至2次侧流体的减压室的腔室,这些形成于金属制的主体105。
在该减压阀100中,采用上述的方法2作为使腔室104与各输出口102、103连通的方法。
即,在该减压阀100所采用的方法2中,从如图7A所示的形成有第1输出口102和第2输出口103的状态开始,如图7B所示,形成连通第1输出口102与第2输出口103的输出口间流路106。
接着,如图7C所示,形成从主体105的外壁通过输出口间流路106到达腔室104的贯通路107。并且,如图7D所示,将塞子108从主体105的外壁侧压入贯通路107的开口部107a,以关闭贯通路107的无用部107-1。
如此,在方法2中,在输出口间流路106的中途形成与腔室104连通的分支路107-2。
另外,在图5中,109是过滤器,110是过滤器盖,111是提升阀,112是隔膜,113是调压弹簧,114是调压旋钮。隔膜112由于调压弹簧113而被向腔室104侧施力,通过调压旋钮114调整该调压弹簧113对隔膜112的施力的程度,由此来设定从第1输出口102以及第2输出口103输出的2次侧流体(加压流体)的压力。
此外,在该减压阀100中,输入口101与腔室104之间设置有隔壁115,输入口101的内壁面与过滤器盖110内的空间之间形成有连通路116。从输入口101输入的1次侧流体撞到隔壁115而转弯,并通过连通路116到达过滤器盖110内的空间。并且,通过过滤器109,并通过提升阀111的阀体111a的间隙,而作为2次侧流体被引导至腔室104内。
并且,通过提升阀111所进行的进气口P1以及排气口P2的开闭动作,使腔室104内的2次侧流体的压力减压调整为规定压力,该被减压调整的2次侧流体通过分支路107-2被送至输出口间流路106,从而从第1输出口102以及第2输出口103输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0566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该减压阀100中,由于形成从主体105的外壁通过输出口间流路106到达腔室104的贯通路107,并将塞子108从主体105的外壁侧压入贯通路107的开口部107a,因此流过输出口间流路106的2次侧流体的压力朝着主体105的外壁方向而施加至塞子108,有塞子108脱落的担忧。即,在减压阀100的运转中,由于输出口间流路106一侧的压力高,因此在拔出塞子108的方向上施加压力,有塞子108从贯通路107向主体105的外侧脱落的担忧。
另外,如图8所示,考虑设置从输出口102通向腔室104的流路117,以及从输出口103通向腔室104的流路118。即,考虑不采用方法2而采用方法1。但是,这样的话,针对主体105的加工表面增加,而成为成本增加的主要因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自倍尔株式会社,未经阿自倍尔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78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