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管理装置及动力电源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37928.0 | 申请日: | 201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1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苏俊松;李树民;何金龙;劳力;王扬;周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7;H01M10/6568;H01M10/6551;B60L1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张红平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理 装置 动力 电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热管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热管理装置及动力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些技术中,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组大多采用S形水冷板对电池进行散热管理。S形水冷板绕行于电池模组内,与电芯接触,吸收电池工作过程中散发出的热量。但是,该种散热方式中,水冷板与每个电芯的接触面积有限,导致散热效果不理想,无法满足高散热需求的动力电池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管理装置及动力电源装置,以改善上述问题。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热管理装置,应用于动力电池模组,该热管理装置包括液冷扁管以及至少一个导热套筒,其中:
所述导热套筒套设于所述动力电池模组中的单体电池上,并与所述液冷扁管接触,以将所述单体电池散发出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液冷扁管;所述液冷扁管包括进液端、出液端以及连通该进液端和出液端的液体管道,该液冷扁管绕设于所述动力电池模组中的多排电池组之间,通过所述液体管道内冷却液的流动对所述单体电池进行散热管理,其中,每排电池组包括数个所述单体电池。
优选地,位于所述动力电池模组中的相邻两段液冷扁管之间夹置有至少两排电池组,该至少两排电池组中的至少一部分单体电池上套设有所述导热套筒。
优选地,所述相邻两段液冷扁管之间夹置有两排电池组,该两排电池组中的每个单体电池上都套设有所述导热套筒。
优选地,所述导热套筒的内、外侧壁上设有导热绝缘层。
优选地,所述导热绝缘层为喷塑绝缘层和氧化绝缘层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导热套筒为铝质的圆柱形套筒。
优选地,该热管理装置包括多个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单体电池长度的一半的导热套筒,每两个导热套筒对应一个单体电池,所述两个导热套筒分别套设在所述单体电池相对的两端。
优选地,该热管理装置包括两个所述液冷扁管,该两个所述液冷扁管分别绕设于所述动力电池模组中,其中一个液冷扁管的进液端与另一个液冷扁管的出液端设置于所述动力电池模组的第一侧面,另外的出液端与进液端设置于该动力电池模组中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
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力电源装置,包括动力电池模组以及如上述所述的任意一种热管理装置。
优选地,该动力电源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动力电池模组的相对两个侧面的用于夹持单体电池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导热套筒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可拆卸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装置及动力电源装置中,所述热管理装置包括液冷扁管以及至少一个导热套筒。所述导热套筒套设于单体电池上,将所述单体电池散发出的热量传递至液冷扁管。所述液冷扁管绕设于动力电池模组中的多排电池组之间,通过液体管道内冷却液的流动将吸收的热量散发到动力电池模组外。所述热管理装置采取了双重散热保障对单体电池进行散热管理,其一是通过液冷扁管吸收动力电池模组内的单体电池散发出的热量,其二是通过套设于单体电池上的导热套筒将未被所述液冷扁管吸收到的剩余热量中的至少一部分传递至液冷扁管,最后再由冷却液一起将热量带出动力电池模组外。与现有的一些技术中应用的S形水冷板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装置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能够满足高散热需求的动力电池模组,进而更好的保障动力电源装置的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源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套设有导热套筒的单体电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套设有导热套筒的单体电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冷扁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冷扁管与单体电池的贴合面积分析示意图;
图5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冷扁管在动力电池模组中的绕设方式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两个液冷扁管分别绕设于动力电池模组中时的一种绕设方式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79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