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组合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038121.9 申请日: 2017-01-17
公开(公告)号: CN106729568A 公开(公告)日: 2017-05-31
发明(设计)人: 李赛美 申请(专利权)人: 李赛美
主分类号: A61K36/9068 分类号: A61K36/9068;A61P1/00;A61P1/04
代理公司: 深圳市嘉宏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44273 代理人: 李杰
地址: 510000 广东省***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治疗 溃疡性 结肠炎 药物 组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组合。

背景技术

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是一种由多种因素所致的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病变主要限于结肠及直肠粘膜,主要表现为粘膜的糜烂与溃疡,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为主要临床特点。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溃疡性结肠炎在我国的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故防治溃疡性结肠炎尤为重要。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可能与一系列的遗传易感基因、环境因素及免疫系统异常的相互作用有关。目前,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西药主要有氨基水杨酸类、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类等药物,其中氨基水杨酸类以柳氮磺吡啶效果最佳,主要用于轻中型患者。但有恶心、消化不良、头痛、白细胞下降等,偶有引起关节痛、皮疹、溶血、蛋白尿及胰腺炎等不良反应。激素类和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支持治疗,但由于这两类药物毒性大、不良反应多,不能作长期治疗的用药。总结现有治疗存在的不足:疗程长、副作用较大、停药后易复发,且缺乏有效预防复发的措施,故研制安全、有效的纯中药制剂具有较大的优势和潜力。

中医把结肠炎归属“泄泻”、“肠澼”、“痢疾”等范畴,认为与脾胃、肝肾、大小肠有关,其病因多见于饮食无度,宿食内停或喜膏梁厚味,呆胃滞脾,水化为湿,谷反为滞,湿滞内停;或情志失调,忧思恼怒,精神紧张,以致肝气郁结,失其疏泄,横逆乘脾,运化失常;或起居不慎,外邪乘虚而入,蕴结肠胃,气血失于流畅,反复发作导致脾肾两虚,故病变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病程一般较长,常见胃虚弱之本虚与湿热蕴结之标实及寒热错杂之证,故治疗应寒热并用,消补兼施。

中药有寒热温凉之四性与酸苦甘辛咸之五味。《内经》云“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治热以寒,治寒以热”。本发明采用寒温并用,将寒凉与温热之性的药物同处一方,取其相反之性而达相成之妙。辛味之药,具有辛散温通之效,能升能散,促脾升清,干姜辛温,以散在下之寒。苦味之药,具有趋下沉降清热解毒之功,降胃之浊气,黄连苦寒,以清在上之热。选用黄连、干姜,辛苦配伍,一寒一热,辛开苦降,一升一降,升清降浊,以顺畅中焦气机,振奋肠道功能。

本发明立足于实践,通过长时间、大样本的临床观察与动物实验,以中医辨证治疗为本,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疾病特点进行中医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充分发挥经方优势,取寒、温学派学术思想之长,提出以寒热药物配伍,互制其偏,调节气机,使升降有序,以恢复其常态,具体采用寒温并用,清火与温补相结合的临床方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了显著疗效。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组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优选的,所述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组合,主要包括的成分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黄连6-10份、干姜6-100份。

优选的,所述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组合,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还包括以下中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黄连6-100份,干姜6-100份,党参10-50份,白术15-30份,秦皮10-20份,乌梅20-100份,炙甘草10-30份,木香10-30份,山楂炭10-50份,葛根20-200份,茯苓20-80份,白芍10-50份,佛手10-50份。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组合,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还包括以下中药的一种或多种:黄连6-100份,干姜6-100份,党参10-50份,白术15-30份,秦皮10-20份,乌梅20-100份,炙甘草10-30份,木香10-30份,山楂炭10-50份,葛根20-200份,茯苓20-80份,白芍10-50份,佛手10-50份。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组合,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还包括以下中药的一种或多种:黄连6-100份,干姜6-100份,白芍10-50份,黄芩10-50份,生扁豆10-50份,木香6-50份,法半夏10-30份,泽泻10-50份,大枣6-30份,炙甘草6-40份,炒槐米10-35份,地榆炭10-45份。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赛美,未经李赛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81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