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碗底外星轮锻造模具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38216.0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947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孙礼宾;徐杨;徐杰;沈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大中京锻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13/02 | 分类号: | B21J13/02;B21K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2014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碗底 外星 锻造 模具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锻造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薄碗底外星轮锻造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对锻压行业的装备和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模锻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锻件生产向着高精度、高质量、多品种、低消耗、低成本的方向发展,闭式锻造一直是锻造生产所努力追求的目标,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不言而喻的。
在日常生活中,随着国内外各类薄壁件的需求增加,降低成本要求也不断增加,要有更新成型工艺改进成型方法,追求产品用料更省、价格更低质量稳定,现有的薄碗底外星轮锻造模具在使用的过程中,锻造的零件上会产生飞边,在长时间锻造的过程中,就会造成材料的浪费,给使用者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薄碗底外星轮锻造模具结构,具备节约材料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薄碗底外星轮锻造模具在锻造的过程中浪费材料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薄碗底外星轮锻造模具结构,包括上模座、下压圈和下模座,所述下压圈上贯穿设有下模芯,所述下模芯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贯穿至上模座和下模座的内腔,所述上模座内壁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上压圈,所述上模座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模芯,所述上模芯的底部依次贯穿上压圈和下模芯并延伸至下模芯的内腔,所述下模座内腔的底部设置有下模芯垫板,所述下模芯垫板的顶部分别设置有下模芯和下模芯,且下模芯和下模芯均位于下模芯的内腔。模具结构采用UG三维造型和Qform有限元软件模拟,模拟薄碗底外星轮闭式挤压锻造过程中金属的流动规律,分析其金属流动走向,并进行模具磨损评估。
优选的,所述上压圈位于下模芯的顶部,所述上模芯顶部的横截面积大于底部的横截面积。
优选的,所述下模芯位于下模芯的内腔,所述下模芯垫板位于下模芯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下模芯的顶部贯穿下模芯的顶部并延伸至下模芯的内腔,所述下模芯位于上模芯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下模芯垫板和下模芯上均开设有相适配的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设置上模座、上模芯、上压圈、下模芯一、下模芯二、下压圈、下模芯三、下模芯垫板和下模座,解决了现有的薄碗底外星轮锻造模具在锻造的过程中浪费材料的问题,该薄碗底外星轮锻造模具结构,材料利用率高,节材降耗,由于是无飞边锻造,再加上加工余量小,锻造材料消耗明显降低,模具寿命高,且此模具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寿命长,在此模具结构中,下模内芯是易损件,将易损件制作成镶块结构,降低模具所耗费的时间及人力,也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生产效率高,锻件质量好,使用闭式锻造,操作简单。
2、本发明通过设置下模芯垫板,避免了下模芯一、下模芯二和下模芯三与下模座内壁的底部直接接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下压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上模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下模芯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下模芯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下模芯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大中京锻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交大中京锻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82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平衡多人协同滑行设备
- 下一篇:一种摆动滞后的入门滑雪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