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砷铜渣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38220.7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063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邓志敢;李兴彬;魏昶;樊刚;李存兄;李旻廷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C22B3/08;C22B3/44;C22B15/00;C22B30/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砷铜渣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砷铜渣的处理方法,属于湿法冶金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铜的质量百分数含量为10~70%、砷的质量百分数含量为5~20%、铁的质量百分数含量为5~30%的含砷铜渣提出的处理方法,在含砷铜渣中加入稀硫酸,搅拌均匀形成矿浆;在矿浆中加入氧化介质反应至矿浆的pH值为1~3,沉淀、固液分离即得到富含铜浸出液和砷铁渣。本发明方法同步实现铜、锌及铟等有价金属浸出至溶液和将砷和铁形成稳定的砷铁固化渣,具有实现有价金属回收率高、工艺流程简单、处理过程清洁高效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砷铜渣的处理方法,属于湿法冶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锌精矿中通常伴生有数量较可观的铜,尤其在复杂铁闪锌矿中铜的含量可达到1%以上,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在湿法炼锌过程中,采用中浸或中浸-弱酸浸出工艺只能回收40~50%的金属铜,其余则留在浸出渣中,采用回转窑挥发法处理浸出渣时铜几乎全部进入窑渣,难以回收;采用热酸浸出技术处理浸出渣时,铜随锌、铁、铟进入热酸浸出液;采用加压浸出工艺处理锌精矿时,铜同样随锌、铁、铟进入氧压浸出液,对于上述两类浸出液大部分冶炼企业采用的是溶剂萃取回收铜和铟-氧化中和沉铁或中和沉铟-氧化沉铁。在浸出液分离除铁工艺中,为了避免沉铁过程锌、铟、铜等有价金属进入铁渣,通常需要先将浸出液中的Fe3+还原为Fe2+。目前常用的方法为在酸性条件下,利用硫化锌精矿还原浸出液中的三价铁离子,但由于精矿利用率低,需添加过量锌精矿,易导致热酸浸出液中的铜生成硫化亚铜沉淀进入渣中,渣中铜、锌含量高。还原后液采用中和法沉铟时部分铜进入沉铟渣,需在铟渣回收铟的工艺过程进行专门铜铟分离处理,其工艺流程较为繁琐,且回收率较低;溶剂萃取法虽能实现较高的铜回收率,但由于浸出液量大、铜浓度低,所需萃取体系庞大,造成大量有机试剂进入浸出液中,需进行专门脱油处理。因此,长期以来锌精矿伴生的铜未能得到较好地回收利用,从而降低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为解决锌精矿冶炼过程中锌、铁、铟、铜的高效分离和综合回收的问题,提高金属回收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本发明的发明人在专利CN201310308061和CN201410049421中公开了湿法炼锌过程中提高铜回收率方法,采用铁粉置换法产出了一种含砷铜渣,实现了强酸性溶液中铜的高效回收和砷的有效脱除,且过程无砷化氢产生,含砷铜渣可进一步回收铜。
发明专利CN201410739063.9公开了一种从铜烟尘中回收铜、固化砷的方法,其方法特征是先将铜烟尘进行常压酸浸得到酸浸液,再对酸浸液进行氧压沉砷得到臭葱石和沉砷后的含铜液。该方法较好的实现了浸出溶液中铜与砷的分离,但浸出过程铜砷浸出率较低,浸出渣中铜砷含量高,造成了铜资源浪费和砷污染。
目前现有技术可以完成含砷铜渣中铜、砷分离,但是工艺流程长、过程难以控制,分离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含砷铜渣的处理方法,实现有价金属高回收率、工艺流程简单、处理过程清洁高效;本发明针对铜浸出的特性与砷、铁沉淀的特性,将铜的浸出和砷的沉淀在同一反应釜同一过程中完成,利用砷和铁沉淀过程生成的酸浸出铜,满足铜浸出所需的硫酸;利用铜的浸出消耗体系中的酸,维持沉淀反应所需的低酸环境,有效实现含砷铜渣中有价金属的浸出与杂质的沉淀同步进行,达到高效分离回收的目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利用稀硫酸对含砷铜渣进行浆化,将所形成的矿浆置于带有搅拌装置的反应釜;在反应釜内通入氧化介质,在高温下反应,将铜及锌、铟等有价金属浸出至溶液,同时将砷和铁形成稳定的砷铁固化渣,液固分离后得到富含铜的溶液和砷铁渣。
一种含砷铜渣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按照稀硫酸与含砷铜渣的液固比mL:g为20~100:1的比例,在含砷铜渣中加入稀硫酸,搅拌均匀形成矿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82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纬纱缩回喷嘴的喂纱装置
- 下一篇:一种织布机的张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