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噪耳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38784.0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64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林佳忠;王智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律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代理公司: | 广东国晖律师事务所 44266 | 代理人: | 谭宗成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音管 抗噪耳机 第一端 麦克风配置 麦克风 收音 喇叭单体 鼓膜 壳体 体内 出音口 耳机 降噪 腔体 音源 噪音 采集 配置 | ||
本发明涉及耳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抗噪耳机,用于提供音源至使用者的鼓膜。本发明提供的抗噪耳机包括一壳体、一喇叭单体、一第一麦克风以及一第二麦克风。壳体包括一音管以及一腔体;音管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音管的第一端具有一出音口,且腔体与音管的第二端连接;喇叭单体配置于壳体内;第一麦克风配置于音管的第一端上,且具有朝向使用者的鼓膜的一第一收音口;第二麦克风配置于腔体内,且具有朝向外界的一第二收音口。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全面的采集噪音,从而达到更好地降噪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耳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抗噪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电子产品无不朝向轻巧微型化的趋势发展,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使用微型化的电子产品,例如收音机、随身听或是智能型手机等。不论是上述何种电子产品,为了让用户在不干扰旁人的状况下聆听电子产品所提供的声音信息,耳机已成为电子产品的必要配件。
一般耳机于配戴时,噪音容易透过耳塞与耳道的间隙泄露对使用者造成干扰。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抗噪耳机包括主动式抗噪耳机和被动式抗噪耳机。被动式抗噪耳机大多采用机械降噪的方式,但其抗噪效果不佳。主动式抗噪耳机则采用主动消音的原理进行降噪,通过使用麦克风接收外界噪音,并以电子电路产生和噪音音波相位相反的讯号,以抵消配戴耳机者本来所能听到的外界噪音,而达到抗噪的目的。一般而言,主动式抗噪耳机的结构比较复杂,且组装较为费时。因此,在抗噪耳机结构上的改良是研发人员必须面对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噪耳机,其可有效抗噪且便于组装。
本发明的抗噪耳机,用于提供音源至使用者的鼓膜。抗噪耳机包括一壳体、一喇叭单体、一第一麦克风以及一第二麦克风。壳体包括一音管以及一腔体。音管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而音管的第一端具有一出音口,且腔体与音管的第二端连接。喇叭单体配置于壳体内。第一麦克风配置于音管的第一端上,且第一麦克风具有朝向用户的鼓膜的一第一收音口。第二麦克风配置于腔体内,且第二麦克风具有朝向外界的一第二收音口。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麦克风所在的一第一平面及第二麦克风所在的一第二平面平行于出音口所在的一第三平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麦克风所在的第一平面位于第二麦克风所在的第二平面与出音口所在的第三平面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出音口所在的第三平面位于第一麦克风所在的第一平面与第二麦克风所在的第二平面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抗噪耳机,还包括一承载件,其中承载件与音管的第一端连接。承载件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间以容置第一麦克风,且第一容置空间位于音管与使用者的鼓膜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喇叭单体配置于壳体的腔体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抗噪耳机更包括一耳塞,其中耳塞套设于音管上,且喇叭单体位于耳塞外。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腔体包括相互隔绝的多个第二容置空间,且喇叭单体与第二麦克风分别配置于相互隔绝的第二容置空间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喇叭单体配置于壳体的音管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抗噪耳机更包括一耳塞,其中耳塞套设于音管上,且喇叭单体位于耳塞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腔体包括与音管隔绝的一第二容置空间,且第二麦克风配置于第二容置空间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抗噪耳机更包括一隔网,其中隔网位于出音口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律电子(深圳)有限公司,未经美律电子(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87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