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维修梯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39930.1 | 申请日: | 2016-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46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3 |
发明(设计)人: | 茹朝贵;王曼俪 | 申请(专利权)人: | 茹朝贵 |
主分类号: | E06C1/30 | 分类号: | E06C1/30;E06C1/38;E06C7/08;E06C7/46;E06C7/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63 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维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体与地面垂直的带伸缩脚的维修梯,属于梯子的优化技术。
背景技术
已有的梯子为“一字型”或是“人字型”,“一字型”梯子的弊端是:在使用时需要墙面支撑,在没有类似封面这样的支撑点的情况下,如在房间中央安装吊灯或是更换灯泡时,需要在屋子中间垂直操作,就不能使用“一字型”梯子。
人字型梯子会发生晃动,不利于安装操作;同时,“人字型”梯子使用时,梯子需要打开,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
因此,需要寻找一种在使用过程中不需要墙面支撑的稳定性较好的维修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需要墙面支撑的稳定性较好的维修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维修梯,所述的维修梯主要由底座1、多段结构相同的中心柱2、顶座3、将顶座固定在最上一级中心柱上的连接轴4组成,所述的中心柱为柱形,在中心柱的侧壁上设有向外突出的踏步21;每段中心柱2底部设有向下突出的最大直径小于中心柱直径的多边形定位柱22,相应的,在每段中心柱顶上也设有与上一级的定位柱形成紧配合的向下凹陷的多边形定位孔23,中心柱依次串接在一起,位于上方的中心柱的多边形定位柱22自上而下插入下一级的中心定顶上的多边形定位孔;在底座顶上设有向上突起的固定柱11,在固定柱顶上设有向下凹陷的与中心柱的多边形定位柱形成紧配合的固定孔,最下一级中心柱的多边形定位柱自上而下插入底座1顶上的固定孔固定;所述的连接轴4下部为与中心柱顶上的多边形定位孔呈紧配合的连接柱,连接轴的上部为圆柱体,在连接轴的圆柱体部分的顶壁上设有向下凹陷的圆柱孔;所述的顶座底上设有与连接轴顶上的圆柱孔形成紧配合的连接座;将连接轴的连接柱自上而下插入位于最上方的中心轴的多边形定位孔定位,再将顶座底上的连接座自上而下插入连接轴顶上的连接座,使顶座安置在连接轴顶上,在外力的作用下,顶座能够在连接轴顶上转动;底座安置在地面上,中心柱串接后插到底座顶上,最后将顶座通过连接轴固定在最上一极中心柱上方,维修人员爬到维修梯顶上后,坐到顶座上进行维修工作,维修完成后再踩着踏步回到地面。
中心柱依次串接在一起,位于上方的中心柱的多边形定位柱22自上而下插入下一级的中心定顶上的多边形定位孔,两者形成紧配合。
在中心柱的多边形定位柱下方中心设置直径小于多边形定位柱最小直径的向下突出的圆柱24,相应的,在中心柱顶上的多边形定位孔的底壁上设有向下凹陷的圆柱孔,在将上一级中心柱的多边形定位柱向下插入下一级中心柱上的多边形定位孔时,圆柱起到引导的作用,由于其直径较小,容易插入到多边形定位孔中,然后再通过旋转使多边形定位柱进入多边形定位孔,圆柱就会很容易地向下进入到圆柱孔内;最下一级中心柱的多边形定位柱插入底座的固定柱的固定孔,最下一级中心柱的圆柱穿过固定柱向下插入止位柱15。
中心柱为多边柱或圆柱。
所述的底座1主要包括固定柱11、三个或四个圆盘状吸盘12、支撑轴13、偏心搬手14;所述的吸盘底壁下方包裹着一块具有弹性的橡皮,橡皮的四周向上包裹住吸盘的下部;所述的支撑轴13一端与固定柱11外壁上的接耳轴连,另一端与吸盘顶壁上的接耳轴连;所述的偏心搬手安置在吸盘上,偏心搬手包括搬手、定位桩和定位盘,所述的定位桩沿吸盘的中心轴自上而下穿过吸盘,定位盘设在定位桩朝下的末端上,定位盘位于橡皮下方,定位桩的顶部位于吸盘顶壁上方,定位桩的顶部与搬手的末端轴连,搬手与定位桩轴连的一端的下方设有止位块,搬手与定位桩轴连的位置在止位块的中心轴与远离支撑轴的止位块的边缘之间的止位块上,定位桩位于吸盘上方的高度大于止位块的高度;当把搬手向下搬使止位块抵紧在吸盘顶上时,止位块的前端抵紧在支撑轴与吸盘轴连的末端,使支撑轴不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转动,这时,吸盘通过定位盘和橡皮压紧在地面;当把搬手向上搬使止位块的前端抵在吸盘顶上使搬手不能够再向上搬时,定位盘向上移动将橡皮朝下的壁面的中部向上顶起,使定位盘离开地面,吸盘能够被从地面提起,止位块离开支撑轴,支撑轴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转动;在固定柱11下方设有上下开口的圆柱形止位柱15,止位柱15的内孔大于中心柱下方的圆柱24直径,使最下一级的中心柱的圆柱能够在止位柱内孔中上下移动;止位柱15通过止位轴16与支撑轴13相连,止位轴的一端与支撑轴中部的接耳轴连,止位轴的另一端与止位柱外壁上的接耳轴连;止位轴的数量和支撑轴的数量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茹朝贵,未经茹朝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99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