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聚醚废水产电量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41514.5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61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冯俊生;孙卓;李娜;姚海祥;蔡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86 | 分类号: | H01M4/86;H01M4/88;H01M4/90;H01M8/16;C02F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微生物 燃料电池 处理 聚醚废 水产 电量 方法 | ||
1.一种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聚醚废水产电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聚吡咯和蒽醌-2,6-二磺酸钠对碳毡进行包埋。
先将碳毡放在热反应炉中,以氨气为气体介质,在温度为600℃、时间为30s的条件下反应,以增加碳毡比表面积;
然后利用常规的电聚合-掺杂技术,采用三电极隔膜式H型电解槽,将表面积为3.0×3.0cm2的碳毡作为工作电极,在三电极隔膜式H型电解槽的工作电极室内加入100mL浓度为0.029mol/L的蒽醌-2,6-二磺酸钠(AQDS)和20mL浓度为0.12mol/L的聚吡咯(ppy)后混合均匀;
三电极隔膜式H型电解槽内的辅助电极室内的辅助电极为铂片,铂片表面积为1.0×1.0cm2,将辅助电极室通过阳离子交换膜与工作电极室相连;
在辅助电极室内填充120mL,浓度为0.1mol/L的H2SO4;三电极隔膜式H型电解槽内的参比电极采用饱和甘汞电极,用二次去离子水配制3mol/L,温度为20℃的KCl饱和溶液120mL,参比电极通过盐桥与工作电极室连接;
使用恒电位/恒电流仪控制三电极隔膜式H型电解槽的工作电流密度为1.83~1.86mA/cm2,制备温度为10.0~10.2℃,聚合时间为3600~3800s;
在工作电极表面形成一层聚吡咯/蒽醌-2,6-二磺酸钠薄层,制得一个碳毡/聚吡咯/蒽醌-2,6-二磺酸钠阳极和一个碳毡/聚吡咯/蒽醌-2,6-二磺酸钠阴极,将一个碳毡/聚吡咯/蒽醌-2,6-二磺酸钠阳极和一个碳毡/聚吡咯/蒽醌-2,6-二磺酸钠阴极这两个电极保存在充有高纯氮的蒸馏水中;
所述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结构,采用双池式结构,具有体积相等的阳极室(3)和阴极室(4);阳极室(3)和阴极室(4)之间用质子交换膜(7)相隔开;质子交换膜(7)的顶端和底端通过硅胶垫圈和垫片(2)密封,阳极室(3)和阴极室(4)底部固定连接一块垫板(8);阳极室(3)中具有聚醚废水,底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被氧化,阴极室(4)中是甲基橙废水;阳极室(3)和阴极室(4)的顶部均连接一个电极插孔(1);将上述制得的碳毡/聚吡咯/蒽醌-2,6-二磺酸钠阳极(5)通过阳极室(3)顶部的电极插孔(1)插入阳极室(3)中,将上述制得的碳毡/聚吡咯/蒽醌-2,6-二磺酸钠阴极(6)通过阴极室(4)顶部的电极插孔(1)插入阴极室(4)中;将碳毡/聚吡咯/蒽醌-2,6-二磺酸钠阴极(6)和碳毡/聚吡咯/蒽醌-2,6-二磺酸钠阳极(5)接入外电路。
2.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聚醚废水产电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聚吡咯和蒽醌-2,6-二磺酸钠对碳毡进行包埋。具有如下步骤;
①利用常规电聚合-掺杂技术,在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三电极隔膜式H型电解槽内完成聚合,将已经过比表面积增加处理之后的碳毡作为工作电极,工作电极室内填充100mL浓度为0.029mol/L的蒽醌-2,6-二磺酸钠(AQDS)和20mL浓度为0.12mol/L的聚吡咯(ppy)的混合液,使用恒电位/恒电流仪控制工作电流密度为1.85mA/cm2、制备温度为10℃、聚合时间为3800s,在工作电极表面形成一层聚吡咯/蒽醌-2,6-二磺酸钠薄层,制得碳毡/聚吡咯/蒽醌-2,6-二磺酸钠阳极和碳毡/聚吡咯/蒽醌-2,6-二磺酸钠阴极;
②将制得的碳毡/聚吡咯/蒽醌-2,6-二磺酸钠阳极(5)和碳毡/聚吡咯/蒽醌-2,6-二磺酸钠阴极(6)同时接入外电路,并分别插入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阳极室(3)和阴极室(4)中,阳极室(3)和阴极室(4)体积相等且其间以质子交换膜(7)相隔;
③将整个微生物燃料电池在无菌净化操作台用紫外灯照射30min,吹风约15min将紫外照射后产生的臭氧吹出,组装完成图1所示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结构;
④然后启动该微生物燃料电池,待运行至输出电压达到稳定,在阳极室(3)中加入COD为5000mg/L的聚醚废水,在阴极室(4)中加入20mg/L、pH=3.0的甲基橙溶液,温度控制在30±1℃左右;
⑤将微生物燃料电池接入负载电阻,由连接计算机的16通道信号采集器连续自动采集输出电压并存储,每隔1min记录1次,,外电路接入10000Ω的电阻,在装置启动后的0到70小时内电压不断增大,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量不断增大,在70小时后电压稳定在600mV,在120小时后取阳极中的聚醚废水测量其COD,其COD降为500mg/L,其COD去除率为90%;而用肉眼观测到阴极中的甲基橙染料,发现甲基橙燃料基本变为透明,说明微生物燃料电池对甲基橙的降解很彻底;
以下提供1个比较例,具体步骤如下;
微生物燃料电池,阴、阳两室的体积都为1L,阳极室(3)中加入COD为1500mg/L的聚醚废水,阴极室(4)中加入20mg/L甲基橙溶液,并调节阴极室(4)的溶液pH至3.0,外电路均接10000Ω电阻,启动微生物燃料电池;在阳极室(3)的聚醚废水氧化过程中,按时间先后分次吸取3ml底物,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确定聚醚废水COD的残余浓度,绘制出如附图3所示的时间和聚醚废水COD去除率的变化的曲线图;由图3可知,阴、阳电极均采用碳毡/聚吡咯/蒽醌-2,6-二磺酸钠材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室中的聚醚废水降解效率较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151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