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拌混凝土流变参数在线全自动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41638.3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09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田正宏;吕国芳;韦刚;孙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1/14 | 分类号: | G01N11/1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04 | 代理人: | 李晓 |
地址: | 211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流变 参数 在线 全自动 测试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流变参数的测试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测试现场新拌混凝土流变参数的方法。
背景技术
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好坏一直是能否浇筑高质量混凝土的前提。坍落度法是测定新拌混凝土工作性较成熟有效的方法,但随着高效减水剂、引气剂等外加剂的大量使用,传统混凝土工作性测试方法已不能满足监测施工现场混凝土工作性的需要。
目前施工规范确定的坍落度、含气量、泌水率、凝结时间等指标现场测试数据离散性较大、样本容量少、表征不全面,尤其传统坍落度测试方法不能完全反映拌合物流动性和粘聚性能。坍落度损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混凝土工作性的经时衰减,但无法量化反映硅酸盐水泥拌合后水化引起的稠度变化,且人为因素对坍落度测试结果干扰较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可能连续对混凝土进行坍落度测试,因此在对混凝土工作性监测方法存在一定缺陷。并且混凝土性能在拌合站运输到施工现场工作性能发生怎样的变化无法实时知道,也就不能及时的将流变参数变化情况反馈到拌合站。这也给混凝土动态生产质量控制带来巨大困难。
混凝土的流变性能又受到配合比、拌合工艺、环境因素、运输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流变参数测试方法不能实现全自动化,故工程现场采用抽检式检验方法,施工现场混凝土工作性能难以控制。
为此,发明一种在现场可靠、自动地测试混凝土流变参数的方法就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剔除大骨料的混凝土流变参数在线全自动测试方法。该方法具体是:新拌混凝土通过取料系统进料口进入滚筒式筛料系统,筛出的标准料自动进入测试系统,通过超声料位计确定待测料体积,测试系统通过十字搅拌轴剪切测试待测料的流变参数,测试完成数据自动传输到显示控制终端,测试完成显示控制终端通过液压动力系统控制测试系统自动卸料到回料系统,回料系统可将已测料自动传回混凝土传送装置,并控制冲洗系统高压冲洗,最后显示终端由无线网络通讯方式自动将数据上传到云端。通过该方法以达到准确、方便、实时和智能化测试混凝土流变参数,实现指导管理与技术人员及时调整配合比以保证混凝土生产工作性满足施工要求的目的。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新拌混凝土流变参数在线全自动测试方法,涵盖生产运输全过程的筛除大骨料新拌混凝土流变参数现场测定,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流变仪自动取料系统安装到混凝土运输车卸料口与泵车接料斗间(现场)或拌合站放料口与混凝土运输车接料口间(拌合站),流变仪取料溜槽一端与混凝土传送出料口相连接,另一端与传送进料口相连接,调节好取料溜槽与进出料口衔接;
第二步,开启流变仪工业平板电脑,点击全自动测试按钮,启动自动测试运行模式;
第三步,混凝土料传送过程中,仪器取料溜槽底端进料口阀门自动打开,待测混凝土料自动泄出,进入流变仪测试导槽,再流入滚筒式筛料斗,滚筒式筛料斗设有可调倾角,滚筒上设有标准方孔,孔径2cm,内部设有导叶片,确保滚筒筛料斗以恒定方式将混凝土原料中指定粒径的大骨料(2cm以上)剔除,剔除部分自动进入到测试料回收盒,而筛取料样则进入测试系统盛料筒;
第四步,采用超声料位计传感器动态测量进入测试盛料筒中混凝土精确体积,以料位计测值数据达到标准测试体积作为控制取料系统、筛料系统和测试盛料筒的关闭时间;
第五步,流变仪显示终端通过控制柜内PLC驱动十字搅拌轴剪切测试料样,十字搅拌轴以五个不同档速从低至高再从高至低连续转动,扭矩传感器获得各挡扭矩值和相对应的剪切速率,PLC计算基于测试盛料筒及十字搅拌轴几何参数的扭矩-剪切模型数据,采用线性拟合求出拌合物屈服应力、塑性黏度和触变性,并由温湿度传感器同步采集测试料的温湿度;
第六步,当数据采集完成后自动上传至云端,PLC控制卸料液压系统自动打开测试盛料筒,已测料自动流进回收盒;
第七步,回收系统控制回收盒移至泵车接料斗上方自动卸料,测试料与筛余料一起重新返回原料混凝土卸料泵送系统,继续使用;
第八步,回料系统复位后,PLC控制高压冲洗系统对测试盛料筒和十字搅拌轴进行冲水清洗;
第九步,冲洗废液经排污孔口自动排除。
第十步,系统复位进入下一测试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16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