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铟硒量子点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42385.1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36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邹超;吴琴琴;翟兰兰;杨云;张礼杰;黄少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88 | 分类号: | C09K11/88;B82Y20/00;B82Y30/00;B82Y40/00;H01L31/0264;H01L31/18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周丽娟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铜铟硒 量子 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铜铟硒量子点的合成方法,以碘化亚铜或乙酰丙酮铜为铜源,以醋酸铟或乙酰丙酮铟为铟源,以油胺为配体和溶剂,通过两步反应制得CuInSe2量子点。由本发明方法制得的CuInSe2量子点的尺寸为4~10nm,XRD晶相分析为四方相结构,具有良好的光电性能,适合用于制备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与热注入法相比,本发明方法简单易操作,工艺更为简单,合成周期更短,生产的可控性和重复性好,成本低廉,适用于工业化生产,在太阳能电池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伏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铜铟硒(CuInSe2)量子点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能源的缺乏和其带来的污染使得人们重视起能源问题。而清洁且可再生的太阳能是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主要能源。通过太阳能直接转变为电能,是利用太阳能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传统光伏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硅基太阳能电池,随着几十年的发展,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具有光电转换效率高、稳定等优势,但由于其建立在对大量硅晶材料需求的基础上,导致成本比较高,不能有力地和化石能源竞争,这成为限制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为了寻求低成本、高效率的太阳能电池,近年来,在新型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探索过程中,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由于其特殊的优势引起了广泛关注。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最大的不同就是,敏化剂采用了无机半导体量子点来代替昂贵的有机染料。Ⅰ-Ⅲ-Ⅵ族合金半导体量子点是一种理想的窄带隙材料(1.0-1.5eV),因其独特的量子限域效应和光电性质在太阳电池、发光二极管、光电探测器、生物标记、非线性光学等领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Ⅰ-Ⅲ-Ⅵ族合金半导体量子点材料具有以下优点:①可以通过调控量子点的尺寸改变量子点的带隙,从而拓宽吸光范围;②可以吸收一个高能光子产生多个电子-空穴对即多激子效应;③很大的消光系数和本征偶极矩,便于电子-空穴快速分离;④电子给体和受体材料的能级匹配容易实现;⑤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稳定性好。Ⅰ-Ⅲ-Ⅵ族合金半导体量子点吸光范围基本涵盖了可见光整个区域,是一种可高效吸收太阳光的敏化剂材料。因此,在制备高效率、低成本太阳能电池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CuInSe2为Ⅰ-Ⅲ-Ⅵ三元直接窄带隙半导体材料,禁带宽度约为1.04eV,与太阳光谱匹配,并且吸光系数较大,是性能优异的太阳电池光吸收层材料。当CuInSe2半导体量子点尺寸与其激子半径相当时会表现出量子限域效应,获得发光波长在近红外区域的低毒量子点材料,在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生物标记等领域极具潜力。
现阶段CuInSe2量子点的制备方法比较单一,大多采用热注入溶剂法。该方法过程复杂,操作繁琐。如2015年Zhong Xinhua等(参见J.Mater.Chem.A,2015,3,1649–1655)将硒粉溶于DPP,热注入到氮气保护的阳离子前驱体中,在180℃下反应10min,冷却到室温后离心,得到CuInSe2量子点。再如2016年Zhu Jun等(参见Nanoscale,2016,8,10021–10025)以硒粉为硒源,碘化亚铜为铜源,醋酸铟为铟源,在石蜡、油胺和二氯二苯三氯乙烷溶液里,在180℃下反应10min后,制备得到四方相的CuInSe2。这些制备方法需要热注入或需要多种溶剂或配体,且需要氮气保护。
申请号为201310452238.3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近红外铜铟硒量子点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氯化铜或醋酸铜、醋酸铟、硒氢化钠以及3-巯基丙酸溶于水中得混合溶液,调节pH值至8~9,在93~98℃下加热反应60-90min,降至室温,即得所述近红外铜铟硒量子点。该方法中所使用的硒氢化钠(NaHSe)不稳定且需要在无氧环境下制备,制备过程分步进行,规模合成和工业化生产的成本较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未经温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23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