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抑制纳米药物粒子透过胎盘屏障的抑制剂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43443.2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249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唐红波;蒋子雯;冯欣;代荫梅;周志敏;刘小艳;韩朝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45/00 | 分类号: | A61K45/00;A61K45/06;A61K47/36;A61K31/573;A61K31/4965;A61K31/5415;A61K31/7048;A61K31/165;A61K3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共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86 | 代理人: | 张嵩;薛仑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抑制 纳米 药物 粒子 透过 胎盘 屏障 抑制剂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抑制纳米药物粒子跨胎盘屏障模型的方法。具体方法为同时应用炎症因子抑制剂和吞噬途径抑制剂,考察纳米药物粒子跨胎盘屏障模型的数量的变化。采用96孔细胞培养板,将炎症因子抑制剂和吞噬途径抑制剂与细胞共孵育一段时间,加入荧光标记的纳米粒子,应用ELISA方法考察纳米粒子被细胞摄取的情况。本发明创新性强,加入的各项试剂易得,对于减少纳米药物粒子潜在的胚胎毒副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药物粒子,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抑制纳米药物粒子透过胎盘屏障的抑制剂。
背景技术
纳米粒子的吞噬途径、被摄取过程的数学模型及相关参数均正逐渐被认识和建立[1]。纳米粒子的摄取主要通过内吞(endocytosis)途径进行,纳米粒子的尺寸、形状、电荷、所组成的材料以及表面的修饰基团等均影响纳米粒子进入吞噬细胞,其入胞机制目前尚无一致结论。可能的内吞途径包括巨胞饮(macropinocytosis)、胞饮(pinocytosis)、网格蛋白依赖性内吞(clathrin-dependent endocytosis)、小凹蛋白依赖性内吞(caveolin-dependent endocytosis)以及依赖肌动蛋白的吞噬途径(phagocytosis)等。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内吞信号通路都参与了超顺磁性铁纳米粒子进入RAW264.7巨噬细胞的过程[2]。而超小顺磁性氧化铁和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是通过网格蛋白介导和清道夫受体介导的内吞进入人巨细胞的[3]。另一方面的研究表明,纳米粒子作为“异物”进入机体,可激活炎症反应途径,引起炎症细胞因子分泌[4]。炎症反应与NF-kB(Nuclear factor kB)信号通道激活的关系已经得到证明,NF-kB信号通道前炎症因子TNF-α和IL-1均可被微生物产物脂蛋白(Lipopolysaccharide,LPS)激活,介导炎症的发生。
妊娠期用药关系着母体和胎儿的安危,纳米药物载体/输送系统因缓/控释和靶向等特点使其在妊娠期用药方向呈现巨大潜力,与此同时也可能透过胎盘屏障对胎儿产生毒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纳米药物在围产医学领域的深入研究与开发应用;纳米药物载体能否透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循环产生毒性,是如何透过胎盘屏障的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胎盘屏障是胎盘绒毛组织与子宫血窦间的屏障,这一特殊屏障调控了母体与胎儿之间的物质交换。国内外研究纳米粒子透过胎盘屏障的模型有人绒毛膜癌细胞BeWo细胞模型、人胎盘体外灌注模型,还包括应用啮齿类动物进行的在体研究等。人绒毛膜癌细胞BeWo细胞可形成滋养层单层细胞,是有效评价营养物质和药物摄取、外排和转运的胎盘屏障体外模型[5-7]。Cartwright等[8]将BeWo模型进行优选,利用Transwell扩散池建立模型,应用透射电镜、激光共聚焦仪和光子相关光谱法等有效地观测了聚苯乙烯纳米粒子透过胎盘屏障的情况。人类胎盘灌注模型被成功地用于纳米粒子透过胎盘屏障研究[9],纳米粒子通过胎盘转运的实验条件可以达到,可获得重复的结果,胎盘灌注模型可以被标准化,用于评估纳米粒子经胎盘转运,但是这一胎盘屏障高度依赖于妊娠周期。利用此模型,研究者已经考察了聚苯乙烯纳米粒子、Cd、Te、Si、TiO2和金等纳米粒子的胎盘转运情况[10]。在国内,关于体外胎盘灌注模型的研究处在起步阶段。有越来越多的纳米粒子透过胎盘屏障的细胞分子机制也正在被揭示,研究表明,纳米粒子可能通过胎盘屏障的途径有扩散、膜泡运输和滋养细胞通道系统,与纳米粒子的属性如粒径大小、电荷和功能化有关[10-11]。简单扩散很快,膜泡运输包括通过网格蛋白依赖性内吞和小凹蛋白依赖性内吞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未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34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