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飞机座舱结构绝热隔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45052.4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270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孙学德;郭天鹏;刘毓迪;汪光文;王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4C1/40 | 分类号: | B64C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苏娟;徐年康 |
地址: | 20012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机 座舱 结构 绝热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飞机座舱结构绝热隔声装置,包括绝热隔声层,所述绝热隔声层设置于飞机蒙皮和内饰板之间,在所述绝热隔声层与所述飞机蒙皮之间,填充设置有空气囊。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商用飞机上的改善飞机座舱隔声效果的隔声装置,该发明可以降低飞机座舱内的噪声水平,同时尽量避免飞机重量的增加提高飞机绝热隔声层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飞机座舱结构绝热隔声装置,特别是用于降低飞机座舱内部噪声水平、抑制飞机蒙皮冷凝水生成和危害的绝热隔声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商用飞机的用途主要是运送乘客,商用飞机舱内环境的舒适是反映商用飞机优劣的重要指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舒适性指标的多样化,以及民用客机交通工具的逐步普及,舱内噪声水平在民用客机舒适性设计指标中越来越被重视。由于民用客机存在外部气动、发动机、APU、起落架、液压泵等外部声源,又存在空调系统、航电系统、娱乐系统等多个内部声源,同时,发动机吊挂、机身结构、绝热隔声层、座舱内饰、客舱布局等多个系统的设计也影响了民用客机的舱内噪声水平。
主要民用客机制造商越来越重视舱内噪声设计,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对舱内噪声控制和集成技术进行研究,降低新型飞机的舱内噪声设计指标,同时,对已有机型进行降噪设计优化,提高各自民用客机型号的市场竞争力。
商用飞机的舱内噪声源主要有发动机,气动附面层噪声,环控系统噪声几大噪声源。目前,商用飞机设计中采取的舱内噪声降噪技术主要有优化气动外形,降低飞机外部附面层噪声对舱内噪声的贡献量,在飞机蒙皮与座舱内饰之间铺设绝热隔声层,吸收发动机和外部气动紊流附面层对舱内噪声的贡献量,优化环控系统空调组件涡轮和压气机叶片、在空调管道上加装消声器,从而降低环控系统对舱内噪声的贡献量。
目前商用飞机降低发动机和机身气动噪声,采用的主要方式是在飞机蒙皮内侧加装绝热隔声层,但大面积铺设绝热隔声层会导致飞机重量明显增加,150座级的单通道的飞机,全机绝热隔声层的重量为500kg。
如图2所示,展示了现有飞机座舱结构绝热隔声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在图2中,相邻绝热隔声层1和辅助绝热隔声层11通过一个穿过同一结构梁的固定销5予以固定,此时的绝热隔声层1贴住飞机蒙皮3的内侧。由于民用飞机运行的区域和工况条件复杂多变,飞机在巡航工况下,飞机蒙皮3的温度极低,由于金属的导热性能良好,导致飞行状态飞机蒙皮3温度低于舱内空气露点温度,在飞机蒙皮3内侧产生冷凝水,这些冷凝水导致结构腐蚀,绝热隔声层1与飞机蒙皮3邻近或解除部分会发生腐烂和增重,绝热隔声性能也随之降低。同时,传统的绝热隔声层密度较大,由于绝热隔声层铺设范围广,因此,整个机身的绝热隔声层重量非常重。
为改善飞机舱内噪声水平的同时,降低飞机重量,尽量改善飞机的经济性,有必要设计一种重量代价较轻的绝热隔声层装置。
另外,为了抑制飞机蒙皮内侧产生的冷凝水,需要尽量避免湿空气进入绝热隔声层与飞机蒙皮之间的间隙内。同时,需要将绝热隔声层与飞机蒙皮隔离开,尽量避免飞机蒙皮内侧产生的冷凝水进入绝热隔声层内,被绝热隔声层吸收后,导致绝热隔声层增重、腐烂变质,降低绝热隔声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商用飞机上的改善飞机座舱隔声效果的隔声装置,该发明可以降低飞机座舱内的噪声水平,同时尽量避免飞机重量的增加,提高飞机绝热隔声层的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飞机座舱结构绝热隔声装置,包括绝热隔声层,所述绝热隔声层设置于飞机蒙皮和内饰板之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绝热隔声层与所述飞机蒙皮之间,填充设置有空气囊。
较优选地,所述飞机蒙皮上布置有多个结构梁,所述绝热隔声层被设置在相邻结构梁之间。
较优选地,所述空气囊安装在所述绝热隔声层上。
较优选地,相邻空气囊紧密排列地布置在所述绝热隔声层的靠近所述飞机蒙皮的一侧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50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