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快充协议转换方法和数据线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45314.7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92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吴钰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钰淳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智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1 | 代理人: | 蒋慧;王琴 |
地址: | 2153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协议 转换 系统 方法 芯片 数据线 | ||
本发明涉及电子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充协议转换方法和数据线。本发明的快充协议转换方法和数据线可以一端识别适配器端的快充协议,另一端识别手机端的快充协议,并将手机端的快充协议转换成适配器端兼容的快充协议后传送给适配器端,适配器端对应输出电信号至手机端以实现快速充电。本发明的快充协议转换方法和数据线可以解决手机端的快充协议和适配器端的快充协议之间不兼容的问题,具有很好的通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充协议转换方法和数据线。
【背景技术】
现有的移动设备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电量消耗特别快速,移动设备的续航能力亟待提升,制造厂商通过采用增加电池容量来增强移动设备的续航能力,但会明显增大移动设备的体积,与当下的纤薄主流背道而驰。因此,快充技术应运而生,目前市场上应用最普遍的快充技术为高电压的快充方式。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高电压的快充技术有高通QC(Quick Charge)协议、联发科PE(Pump Express)协议、华为Super Charge(超级快充)协议和USB PD(Power Delivery)协议等,但是现有的快充协议之间不兼容,移动设备端的快充协议必须与适配器端的快充协议匹配时才能实现快充,即必须移动设备与适配器相匹配,否则无法实现快充。因此,现有的移动设备端的快充协议和适配器端的快充协议之间不兼容的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移动设备端的快充协议和适配器端的快充协议之间不兼容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快充协议转换方法和数据线。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一种数据线,其用于实现手机端和适配器端之间的快充协议的转换,所述数据线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第二接收模块、处理模块以及第一发送模块,所述第一接收模块和第一发送模块与适配器端连接,所述第二接收模块与手机端连接,且所述第一接收模块、第二接收模块、第一发送模块均与处理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识别适配器端的快充协议并传递给处理模块,所述第二接收模块识别手机端的快充协议并传递给处理模块,处理模块将手机端的快充协议转换成适配器端兼容的快充协议,并通过第一发送模块发送给适配器端,适配器端根据接收到的快充协议对应地输出电信号,所述数据线还包括开关和受控电流源,所述第一接收模块包括第一电流采集单元,所述适配器端和手机均包括V+电极,将所述数据线与适配器和手机连接时,所述适配器端的V+电极与手机的V+电极相连,所述开关和受控电流源设置在适配器端V+电极与手机V+电极相连的通路上,且受控电流源设置在开关和适配器端之间,开关控制该通路的通断,所述处理模块与开关连接并可控制开关的通断,第一电流采集单元与受控电流源连接且通过控制受控电流源采集V+电极通路上的电流波形来识别适配器端的快充协议,当识别适配器端的快充协议时,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当识别手机的快充协议时,开关处于关闭状态;在将手机的快充协议转换成适配器端兼容的快充协议的过程中,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当转换后的协议发送给适配器端后,开关处于关闭状态。
优选地,所述数据线进一步包括第二发送模块,所述第二发送模块一端与手机连接,另一端与处理模块连接,处理模块将适配器端的快充协议转换成手机可识别的快充协议并通过第二发送模块发送给手机。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收模块包括第一电压采集单元第一电压采集单元通过采集适配器端的电压来识别适配器端的快充协议。
优选地,所述第二接收模块包括第二电压采集单元和/或第二电流采集单元,第二电压采集单元通过采集手机端的电压来识别手机端的快充协议,第二电流采集单元通过采集手机端的电流来识别手机端的快充协议。
优选地,所述适配器端和手机端均设置有V+、V-、D+、以及D-四个电极,将所述数据线与适配器和手机连接时,所述适配器端的V+电极与手机端的V+电极相连,所述适配器端的V-电极与手机端的V-电极相连,第一电压采集单元与适配端的D+/D-电极相连并通过采集D+/D-电极两端的电压来识别适配器端的快充协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钰淳,未经吴钰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53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充电功能的收纳盒及其充电方法
- 下一篇:一种户外高压作业安全预警提示装置